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祝旖波 县委报道组 郑曦)11月8日,俞永华又开着自己那辆挂着上海牌照的越野车,在龙游县大街乡新槽、大街、杨家等几个山村巡查一番,察看药材种植情况。一年多来,他给当地种药材的农民累计发放了300多万元工资,总投资已近3000万元。
大街乡地处衢州、金华、丽水交界地带,车子在乡间山路上穿行,放眼望去满是郁郁葱葱竹山林海。乡党委书记雷建春说,2015年,随着最后一家造纸厂关停,乡里已经没有工业企业。这两年,乡里把目光瞄准了眼前的绿水青山,发展中药种植,不断有投资人前来考察,确定投资意向。从上海到这里来投资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俞永华便是其中之一。
俞永华带记者来到他的药材基地。从公路边下车,远远看到二三十人在田间忙碌。他们一手拎塑料桶,另一只手从桶中抓起几颗芍药籽,弯腰将它们均匀地种进打理好的沟窝里,身后马上有人跟上,用锄头轻轻地为种子覆上泥土。
57岁的傅锦松拄着锄头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新槽村人,以前在外地打工,今年因为年迈的父母需要有人照顾,因此留在村里。就在他为生计发愁时,村干部找到他,请他到药材基地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3000元,轻松又自由。”傅锦松说,他从今年3月开始到基地上班,对这份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又能在家门口挣钱的工作非常满意。
俞永华是宁波人,在上海经营着一家中药材企业。去年6月,他第一次走进大街乡,是陪朋友考察投资环境。“这里没有工业企业,好山好水和淳朴的民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俞永华说,朋友在考察后打算投资开几间民宿,他自己则动起在这里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念头。
彼时,新槽村也在期待外来资本为村里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村主任康洪明说,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常年在外打工,村里曾把后山300多亩梯田流转过来,种油菜花发展乡村旅游,但因为没有更多特色而只火了一阵,除了几户开农家乐的农民多了点收入,其他村民并没分享到更多红利。
几经协商后,俞永华从新槽村流转来2000亩山地和林地,于去年9月注册成立公司,开始种植元胡、浙贝母、芍药等药材。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可以来这里“上班”。“像最近这样比较忙的时候,在药材基地干活的本地村民有上百人,平时也有几十人。”他说,除了像傅锦松这样的长期工,还有更多农闲时来此打零工的村民,日工资80元至100元,月底准时发放。
“别看村里这两年没什么收入,以后就好了。”康洪明透露,村里以土地入股,以后俞永华公司每年保底给村里20万元作为分红。
除了新槽村,俞永华还从周边几个村流转来山地和林地,总面积近5000亩,横坑村等村民也开始种起中药材。俞永华说,自己与上海药材公司有合作,只要品质达标,不愁销路。
站在新槽村山上的一处凉亭远眺,俞永华和康洪明指着成片梯田说,等来年芍药花开满山坡,一定能吸引大量游客到这里。
记者手记:
为乡村送去“火种”
采访过程中,雷建春与记者分享了另一个好消息:与新槽村相隔数公里、在大山更深处的横坑村,同样也看到了产业兴旺的希望。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特色黄泥房,横坑村被山东青岛一家公司看中。该公司计划投资2.1亿元将村里保存完好的50栋黄泥房改造为高端民宿。目前,横坑村已经与该公司签订框架协议,首批黄泥房刚刚腾空,正在被改造为民宿样板房。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的助推。眼下,很多乡村通过持续多年的环境整治,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苦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又缺少向外界展示良好环境的机会,只能默默地“待价而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人适时送上“火种”,必然能够点燃一个村庄甚至整个片区的发展希望。
正在中药材基地种芍药的农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