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青 摄
浙江在线12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宋桔丽 金薇薇)成长,从来都是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
杭州高新区(滨江),从一片滩涂到高新产业聚集地,活生生的一部励志奋斗史。
今年,杭州高新区28岁,滨江区21岁。2002年,两区管理体制合二为一,高新区(滨江)由此诞生。年轻的城区,虽然没有经历过最困难的时期,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找准定位,自强不息。
杭州高新区(滨江)被科技部列入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并引领了浙江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持续名列全省各区(县、市)第一,实现全省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八连冠”。“GDP迈入千亿元俱乐部”、“全国第一”、“全省首创”等等,都成为了它的标签。
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滨江)生产总值1003.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80.9亿元,增长19.4%。
成绩的背后,有创业者的努力,也有政府的作为,两者之间,保持着惺惺相惜的默契。而这种平衡与亲密,历久弥新。
从几个人的团队到上市公司
创业者说滨江是希望的田野
前不久,恒生电子启动恒生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计划,让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更简单便捷。
这是主营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的恒生电子,一次创新的尝试。
作为董事长,彭政纲的每一次抉择都很谨慎。回忆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创业,总有种千帆过境的感慨。
1995年,当时的定安商务大楼,在定安路一条小巷里,经过曲折狭窄的楼道,在三楼的平台上,有几间小平房,这是恒生电子最早的办公室。
50万元的起步资金,在当时可以买两套房。一切从简,创业从这里开始。
七年之后,在滨江软件园三期,恒生电子有了自己的22亩地。2003年实现上市计划。2005年恒生大厦竣工,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第一批员工顺利入驻。如今的恒生总部扼守高新区(滨江)的交通要道,是全区最繁华的所在之一。
“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眼前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彭政纲说。为了解决员工的通勤问题,公司租用了二十几辆班车,每年光是这一项的成本就需要300多万元。
花这个钱,彭政纲一点也不心疼,因为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如今曾经的田野上早已长出高楼大厦,而一幢幢大厦中孕育出了成千上万家有格局、有实力的企业,其中有不少都已成为可以对标国际的行业领军者。
“很多企业看中这里,必有原因。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支潜力股,厚积薄发。”彭政纲说。
当然,这和改革开放密不可分。“高新区(滨江)不是恒生电子的创始地,却是成长扎根之地,这离不开新型的、真正具有服务意识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让彭政纲最有感触的,是在初创时期,政府积极对接,帮助解决了近百名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问题。
未来滨江共有5条地铁经过
全域城市化打造花城滨江
如今的高新区(滨江),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强健的筋骨中透着成熟稳重。
当年通过浙江第一码头借渡钱塘江靠岸抵达滨江的场景,早已成为一种追忆和怀念,现在的高新区(滨江),几乎以日新月异的面貌,迅速在版图上植入了柏油马路、高架、地铁等一切属于现代城市的东西。
向城而生,一直是滨江不变的内在发展基因。
随着人口密集和车辆增多,“一哥”江南大道的提升改造迫在眉睫。江南大道升级为快速路后,将纳入杭州的“四纵五横 ”快速路网,并且和中河高架、秋石高架、机场快速路等实现无缝对接。这一工程预计2019年完工,2020年将与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同步投入使用。
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滨江区范围共有5条地铁线路通过,分别为1、4、5、6、7号线,共设置地铁车站18座,线路长约32公里。2021年前都将完成,届时,滨江将成为杭州地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在滨江,无论是奥体中心大气别致的大小“莲花碗”,射潮广场沿线令人惊艳的世游赛灯光秀,最美跑道边的十里樱花,还是浙东运河源头整治一新的古老过塘行,小区边白鹭低飞的河塘公园……随处见花、四季有花,已成了滨江的另一个特色。花城滨江,已成为很多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天堂硅谷聚集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坚持“鞋论”不断改革创新
“天堂硅谷”这是很多人对高新区(滨江)的美誉。“硅谷”正是这里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体现。
这里比肩国际一流的企业,比比皆是。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安恒信息等行业领军企业都集中在数字产业领域。高新区(滨江)的产业,信息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占了该区GDP的78.5%。
短短二十几年,在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42家上市公司、104家新三板企业、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均在此聚集。
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3个、众创空间26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众创空间12个。平均每天新注册的企业30余家。
很多人说,高新区(滨江)就是一块大“磁场”,将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聚拢起来,拧成一股绳。
事实上,真正吸引创投的应该是政府长久以来的积极开放的态度和包容失败的政策。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有一套“鞋论”:政府服务好比鞋,企业好比小孩的脚,政府服务这只“鞋”要不断适应企业这只“脚”,“脚”长大了就要给更适合的“鞋”。
2011年,区政府紧紧围绕“高”和“新”,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特点和实际需求,连续推出两轮“1+X”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对不同类别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不同功能平台的差别化政策扶持,产业政策导向始终站在国内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今年,“1+X”产业政策3.0版正式出台,预计未来三年将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50亿元以上。
詹敏说过,滨江“因改革创新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依改革创新而强”。而这条改革创新之路,将继续一路前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