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通讯员 李奎) 如今,我省各地农村房前屋后的土蜂桶越来越多,产出的土蜂蜜售价可达每斤上百元,甚至还供不应求。近日,记者从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获悉,截至目前,土蜂产业已帮扶浙江低收入农户2958户,户均年均增收逾5000元,辐射带动2万农户。
土蜂即中华蜜蜂,善于就近寻找蜜源,尤其适合房前屋后养殖。自2015年以来,我省实施蜜蜂产业振兴计划,大力推进“十箱万元”中蜂精准帮扶模式。截至去年,我省中蜂存栏29.3万箱、蜂蜜产量2168吨、产值3.21亿元,比产业振兴计划实施前分别增长179%、119%和161%。
这些天,遂昌残疾蜂农徐荣森忙得不可开交。原来,今年他和朋友多养了100来桶土蜂。前两年,他在乡镇干部的鼓励下,陆陆续续养了30多桶土蜂,尝到了甜头。看土蜂蜜销路不错,今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还获得了政府的5万元专项补助。毛估估,今年他能产出价值十多万元的蜂蜜。
在遂昌,像徐荣森这样的蜂农并不少,仅垵口乡、西畈乡就通过实施“十箱万元”项目为40户农户购置蜂箱并引蜂400余箱,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
“3年来,我省共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进行蜜蜂产业扶持。”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丽介绍,他们依托各地蜂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遴选有蜜源条件的低收入农户,采取“统一蜂种、统一蜂具、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方式,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放置蜂箱,户均养蜂10群,年增收1万元。
在泰顺,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组建精准帮扶孵化园,为每户农户安排蜜蜂6箱,以一年为孵化周期。合作社负责人严立超说,他们采取产前实地调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护价回收的全程跟踪模式,手把手进行技术帮扶,确保每箱蜜蜂可采割蜂蜜10斤以上,已累计带动300多户低收入农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土蜂养殖量越来越大,如何避免土蜂蜜“卖难”?在江山,当地构建“龙头企业(或协会)+合作社+蜂农+基地”的新型产业联结机制——由当地龙头企业福赐德公司与6个养蜂合作社组建产销联合体,以高于市场5%至10%的价格包销,年底再按产品销售总额的10%二次返利给蜂农。
除了龙头企业包销,各地还创建了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的区域品牌,如“丽水山耕”“文成原蜜”“蜂溢钱江”等,确保土蜂品质和价格。据介绍,丽水山区农户生产的土蜂蜜加入“丽水山耕”品牌,蜂产品平均溢价超过40%,土蜂蜜最高售价高达每斤298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