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用上数字新大脑 杭州传统产业“换道超车”
2018年12月13日 08:22:1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

  中策橡胶ET工业大脑显示屏。

  浙江在线12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数字经济之于杭州,并不陌生。从本世纪初提出“天堂硅谷”战略,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网络设备、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到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再到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杭州一直在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道路。

  今年7月,在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杭州作出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的战略部署。“三化融合”的构成要素之一,便是“产业数字化”,其核心是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上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推广中策橡胶集团的数据化流程改造模式”作为推动杭州成为数字驱动产业变革示范地的举措之一,被写入了全会报告。

  作为一家老牌制造业企业,自2016年开始,中策橡胶与阿里云合作,企业正式“上云”。通过ET工业大脑的智能化数字技术,让沉默了几十年的工业生产数据“开口说话”,中策找到了一个“富矿”。像这样的故事,在杭州还有很多。它们是杭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40年改革开放进入全新历史阶段的生动注脚。

  我们的市民记者李秀青正是来自“富矿”之中,不过她说,要厘清“怎么让工业数据说话”这个问号,我们得找老师傅带带路——

  从一块橡胶到一个轮胎

  每一个环节都跳动在屏幕上

  在中策橡胶车间的一块液晶大屏上,跳动着一排排的参数,这些实时跳动的数据代表着一块橡胶到一个轮胎中间的六十几道环节。

  在中策橡胶工作已30余年的副总经理张利民,是中策大数据智能化改造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在采访中,他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流程再造”。

  创立于1958年的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数代中策人的拼搏奋斗下,中策橡胶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第一,从第二梯队变成领跑全国。虽然多年来中策一直没有停止技术进步更新的步伐。但在张利民看来,自2015年左右开始的智能制造时代,带来的是全新意义上的颠覆性变革。

  “过去的提升改造,往往更关注单台设备、单条生产线精度和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单点单线意义上的改进。而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并不是简单的效率优先,而是一种流程再造。”

  作为杭州市首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中策橡胶运用PLM系统、MES生产管理系统等工具,多年来在研发、质检、生产等产业链环节积累了海量信息数据。“数据有了,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记录本上、EXCEL表格上,靠人工去识别和分析处理,产生不了深度效益。”在中策工作几十年的张利民,经历过企业多轮的信息化改造,也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触——只要是纸质的数据或记录,往往都是当时有用,而不久就成为备查的档案,变成“沉默”的数据。这不仅困扰着中策橡胶,也是许多传统企业面临的难题。

  但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专家们眼中,工业生产却是最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每个传感器一秒钟可以采集数千次数据,几十个生产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参数,面对这样海量的数据,人的经验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云计算却能为传统工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曾表示,ET工业大脑的目标就是为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提供“配方”,用人工智能技能的嫁接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数据价值。

  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11月,作为阿里云在工业领域的探索之一,中策橡胶引入ET工业大脑建设智能工厂,首期合作落在混炼胶项目上。

  用上数字“新大脑”

  让传统产业“换道超车”

  橡胶,是轮胎主要的原材料。而作为行业巨头,中策橡胶每天都要消耗千吨量级的天然橡胶,显然要从源头实现每一块原材料的定检,几乎是不现实的。

  现在,借助ET工业大脑,可以通过算法匹配工艺参数的最优不同组合,使产品达到波动最小、品质最稳定、合格率最高的状态。“过去生产线上要一吨料,仓库就提供一吨,但这是一吨什么特性的原料就不知道。而ET大脑会在每批橡胶中取样,标注身份信息。大数据后台根据数学模型,可以给出最优方案的排序,告诉我这个批次的橡胶和哪个批次的组合,成品质量最稳定,能耗最低。”

  张利民说,通过ET工业大脑匹配最优合成方案,中策半年内成功提升了混炼胶平均合格率5%左右,而每吨混炼胶的能耗平均却下降了9.3%,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

  “以前听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词,我总觉得那是谷歌、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倒腾’的事。没有想到,轮胎这样的传统产业,也能把数字技术玩得这样溜,结合得这样好。”采访中,市民记者、中策橡胶年轻员工李秀青颇有感触地对钱报记者说。

  前不久,杭州提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为路径,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而产业数字化,正是杭州加快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主要路径。在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过程中,杭州始终鼓励、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类似于中策橡胶的故事,也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

  在中策,橡胶与数字的牵手也并未止步。张利民说,随着时间的推移,ET工业大脑会变得越开越智能,模型也会越来越完善,预计到今年底,混炼胶平均合格率能提升到99%左右。而明年计划投运的安吉混炼胶工厂,ET工业大脑为企业节约了近3万平方米的厂房,车间除了少量巡视人员外,几乎没有作业的工人。

  李秀青:
  这几年
  杭州变化很大

  我2007年来杭州读书,现就职于杭州下沙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我看到了十年前的杭州,也享受了这十年杭州变化给我带来的各种便利。最近几年杭州变化实在太大,曾经没有地铁,没有手机支付,没有共享单车,出门还时常可以看见推销地图的叔叔阿姨们,而现在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去任何地方。

  我作为一名传统制造企业的员工,曾经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OA、ERP等信息化系统的方式,搭建信息化管理。

  后来,随着中策炼胶大数据的成功,同事间不断地提及数字化概念,才让我知道数字不是计算机行业的专宠,我们橡胶行业也是可以应用自如的。中策在生产数字化上的突破,对于我们员工来说不仅数字大脑不再那么讳莫如深,也能感觉到企业的新鲜活力。我相信,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会蒸蒸日上,杭州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吴盈秋

标签: 橡胶;中策;大脑;杭州;轮胎;人工智能;大数据;阿里;利民;数字经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