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记者 严粒粒)“长情人看金庸,越看越有看头;看我的书不一样,不仅长情,更要长命!”台上一开场,武侠作家温瑞安便不吝地自我调侃。这潇洒的态度,倒是使得在场那些原本对他总也写不完的“天坑”作品埋怨不已的读者们,一下笑了出来。
12月16日,在杭州网易蜗牛读书馆“江湖夜雨五十载——温瑞安作品全集独家版权签约仪式”上,温瑞安与读者对话武侠情怀、创作感悟。同日,温瑞安作品独家电子版权授权给数字阅读和IP孵化平台网易文学。
“最开始,我其实是一个漫画家”
大师之成,始于微时。温瑞安说,他入行的最初,是在大字还不识的年级:“真正创作的时候是在小学之前,才5、6岁。”
“最开始,我其实是一个漫画家。”温瑞安一言而出,台下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瞪得茫然。莫非一代武侠大师今天,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随后,温瑞安到是自己解开了谜题“那时不会写字,只会画画嘛!”原来,作为一个乡下孩子,温瑞安家里养猪也养鸡,“我用掉下来的鸡毛沾水在洋灰地上画图,不会写的字就画出来。”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温瑞安正式发布作品——一首发布在香港《儿童文学》杂志的八行字的诗。当时,写完后投稿的邮票还是小伙伴们共同筹集的,换来的稿费是5毛钱的书券。至今,温瑞安仍然记得,杂志的编辑给他的鼓励:“你的诗就像明月一样,又圆又亮。”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听着66岁的温瑞安绘声绘色地形容起写作经历,想来不拘泥、不拧巴的接地气性格,或许和他的朴实无华的童年生活不无相关。
“我对目前所有我的影视改编,都不满意”
多年来,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自带热度话题。面对影视改编,温瑞安却自有看法。
“我对目前所有我的影视改编,都不满意”。《四大名捕》作为观众最为熟知的温瑞安作品之一。以《四大名捕》为例,“以前有部影视剧里,冷血就和吸血鬼差不多一样,会癫狂”;铁手其实最有风度的一个,但每次在电视上,“铁手永远是打铁的”……种种“吐槽”,一个个像滚珠一样滚过温瑞安的舌尖往外蹦。
追其原因,温瑞安直言“因为他们没有看过我的书”的同时,也对编剧职业表示出了同情。他认为,编剧因为缺乏话语权与行业协会的支持,多年来总是充当制片方的“炮灰”,导演、投资人等等手上掌握着比编剧大的权利对成片进行要求和处理。“一直给这样以肢解的方式拍摄,编剧也没办法受到尊重去拍好一部片”。
谈到演员不够敬业、不研读原著这一另一个让人不满的部分,温瑞安出乎意料地表现地气愤却也可爱。“我不看武侠小说的,打打杀杀我不看的!”只见,温瑞安捏着嗓子模仿完演员扭捏做作地神情之后,一跺脚一转身,紧接着一咂嘴:“呸!”
“中国武侠已经过了黄金时期,正在迎来钻石时期”
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有的业内人士和武侠粉丝都不禁自叹武侠小说似乎有日渐式微之势。
“武侠是不是没落了?是不是已经不在是黄金时代?”
“中国武侠已经过了黄金时期,正在迎来钻石时期。”面对读者的遗憾和困惑,温瑞安出了的答案颇让人振奋,“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看武侠”。
《饥饿游戏》《复仇者联盟》里的武打,钢铁侠的铁甲就是金刚不坏之身……无数时下流行的国际大片,在他看来无处不在借鉴中华传统武侠小说的桥段。身为华人,温瑞安怀揣着民族自豪感提醒人们:“我们不用妄自菲薄,但要允许自己的好东西‘为他所用’。这是中华民族真正有智慧、有底蕴的作为。”
“最担心现在网络作家的问题是他们赶着红,赶着火,而没有在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与此同时,面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包裹着武侠内核的玄幻小说大受欢迎,温瑞安乐观看待年轻网络作家们的冉冉升起的同时,也不忘发出过来人的告诫:不要为了赚钱,写变成一个写作的机器人,忘却了最初从业的初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