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杭城的那声“响雷”
2018年12月23日 13:23:5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杨新元

  现在回想起来,28年前发生的事情,似乎就在眼前一样清晰。1991年8月,杭州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小鱼吃大鱼”事件。犹如晴空中一声响雷,当年的杭城,也一下子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杭州的“娃哈哈”兼并“杭罐”,被称为 “小鱼吃大鱼”,是当年轰动全国的事件。作为见证人之一,我想起了那段时间的日日夜夜。

  那是1991年的盛夏,杭城骄阳如火。我们几个人到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娃哈哈”调查研究。彼时,正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前一年,中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山雨欲来风满楼”,新旧体制、新老观念的碰撞日益激烈。

  当时,许多校办企业、乡镇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迅速发展。校办工厂“娃哈哈”就是一个例子。当初头戴破草帽、脚蹬平板车走街串巷的宗庆后,在杭州商界“小荷已露尖尖角”。我们这次去,就想了解“娃哈哈”快速成长的秘诀。

  1

  “娃哈哈”的厂房位于杭州清泰桥堍,小小的场地只有一千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厂长宗庆后当时四十多岁,给我的印象很朴实。谈到企业的状况,他最忧虑的就是产品供不应求,而生产能力已严重受到场地的限制。

  他告诉我们,厂里在申报一个项目,建新厂房。可是报告打上去半年多了,还没有批下来。而随着“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迅速热销,催货信函、电话接踵而至,不少商户干脆直接开车来立等提货。此言不虚,我们在厂里就看到许多排队等货的车辆。

  宗庆后说,保健品市场正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如果“娃哈哈”不及时扩大生产规模,其他仿冒产品肯定会一哄而上,这样一来,“娃哈哈”将失去宝贵的市场机遇。但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思路,立项、征地、搞基建,在当时少说也得两三年时间,很可能会陷入厂房造好后而产品已没有销路的困境。我们听了,也为“娃哈哈”的境况着急起来。

  能不能“借鸡生蛋”,让开工不足、场地有余的工厂,腾出一些地方给“娃哈哈”使用呢?或者,干脆让“娃哈哈”去兼并一家厂。

  从“娃哈哈”的周边看,有两家厂可以考虑:一是杭州利民制药厂。这家厂的厂长也是杭州市比较有名的企业家。可他引进了一套设备生产“中国可乐”,因为味道像咳嗽药水而乏人问津,企业陷入困境。二是杭州罐头厂。厂长是市一轻局下派的干部,曾到深圳闯荡历练过,很有魄力。可作为国有大企业,方方面面受到的制约很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该厂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如果让“娃哈哈”去兼并“杭罐”,“娃哈哈”就立刻可以让“杭罐”空闲的100亩场地发挥作用,抢占市场制高点;而“杭罐”也可以摆脱产品积压、资不抵债的困境。

  可是,要让一家成立才4年的校办小厂,去兼并一家庞大的国营大企业,这行得通吗?在当时风气未开的情况下,要冲破几十年来形成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谈何容易?

  2

  事情的转机出现了。当时的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得知此事后,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决定尽快实施这项“小鱼吃大鱼”的改革。

  改革,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是冲破习惯势力影响,扫除旧观念的一场攻坚战。尽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但“娃哈哈”和“杭罐”的员工意见都不小。“娃哈哈”的老员工担心兼并后“小马拉大车”,企业会被拖累,职工收入受影响;而“杭罐”的员工反应更激烈,虽然企业连年亏损,但总是国有大企业职工身份,现在要变成上城区校办工厂的工人,都不情愿。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议论,给这次正在绸缪的兼并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在实施兼并的前几天,作为记者,我曾与宗庆后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我对宗庆后说:“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让你这条小鱼去吃掉‘杭罐’这条大鱼,是承担了一定风险的。社会上的各种议论相信你也听到过。这次兼并你有信心搞好吗?”宗庆后十分肯定地说:“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把这次兼并搞出成效来。”

  我说:“‘杭罐’的厂长,也是一位很能干的企业家,他就吃亏在体制上。这也是目前国有大企业的通病。兼并后‘杭罐’的工人,你会怎么办?”宗庆后说:“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善待他们。”

  那一天,我们还谈到了兼并后如何开展工作等,谈得十分默契。

  当时,市里组织一批人紧锣密鼓地负责兼并方案的制定。

  起初,对罐头厂原有资产的处理,有关部门提出过代管联营等多种方案。但宗庆后坚持要清产核资,他认为,改革应该到位,产权必须明晰化。

  在所有方案中,这其实是“代价”最大的一种,宗庆后却认定“眼前亏不吃,旧账不清,企业发展后患无穷”。市里据此提出新方案,由“娃哈哈”出资8411万元,整体收购“杭罐”,接收其500名合同工,其他人员解除劳动合同、下岗分流,退休人员由市政府负责安置;同时,“杭罐”的所有欠款由债权银行挂账停息,待该厂扭亏为盈后再行归还。

  4

  犹如晴空响惊雷,“小鱼吃大鱼”了!

  1991年9月5日,由我采写的《“娃哈哈”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一稿,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发。《杭州日报》也在同一天发表头条新闻《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赞扬这种做法是“让优势企业增强后劲,使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10月6日,在兼并一个月后,我在《浙江日报》二版又发表了长篇通讯《一次高效率的实践》,旗帜鲜明地赞扬了这次改革。

  从“娃哈哈”申报项目,要主管部门敲100多颗图章,而他们跑了半年多只敲了一颗章这件事,我看到了旧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在经过一番调查采访后,我于11月25日在《钱江晚报》“广角”上发表了整版的《图章奏鸣曲》,抨击这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提出了政府部门必须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观点,在当时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在那段时间里,“小鱼吃大鱼”事件,也引起了杭州市各部门的许多改革。

  12月19日,在兼并100天之际,我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了《兼并前:连年亏损负债累累,兼并后:三月扭亏为盈》一稿。《浙江日报》和《杭州日报》分别发表消息、通讯后,毗邻浙江的上海,《文汇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小鱼吃大鱼,百日传佳音》。三天之后,《解放日报》也发表了长篇通讯《百日兼并》,更配以《再论改革要有胆略》的评论员文章,旗帜鲜明地肯定和赞扬兼并这一改革举措。

  人们认为,这次兼并不但让“娃哈哈”获得了高速发展的生产平台,“娃哈哈”更借助杭州罐头食品厂这顶“红帽子”,从市场、信誉、融资、税收等方面一举突破了过去“校办工厂”的局限。

  到1991年年底,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这条“小鱼”的资金总额已达1.33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5933万元,流动资金2842万元,专用资金4576万元。而工商银行原杭州解放路办事处出具的资信证明书显示,当时其银行存款高达4293万元。这时候,宗庆后也声名鹊起,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知名的企业家。

  如今,在经历了28年的发展后,“娃哈哈”已成为中国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责任编辑: 洪慧敏

标签: 娃哈哈;兼并;大鱼;宗庆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