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历经岁月沧桑,见证湖山变迁,“蝶变·新生”后的历史建筑,熠熠生辉
守护文脉 对话未来
2018年12月24日 09:12:0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王丽 通讯员 楼舒

1545555510693822701130717642452.jpeg

▲河桥古镇 王建/摄

15455555061375837275539852839398.jpeg

▲西兴老街历史建筑群 胡鉴/摄

  浙江在线1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丽 通讯员 楼舒)回望湖山,历史的背影渐渐远去,但历史所赋予杭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文化性格和底蕴却一直向前延伸与拓展。

  一幢幢历史建筑,作为城市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成为了城市记忆活的载体,是城市不可再生的最独特资源,也是影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17年12月,杭州被住建部列入了全国首批十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今年根据《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杭州推出了涵盖13个区、县(市)的28个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做到了“有机融合”。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特色历史建筑,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它们保护利用背后的故事,今年10月,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共同推出“蝶变·新生”历史建筑摄影大赛活动,邀请摄影爱好者一起,为这28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定格最特别的瞬间。近2个月的时间,我们收到了千余张(组)精美的参赛作品,每一张每一组都展现了杭州历史建筑不同的风韵。如今,经过专家评选,本次摄赛最终获奖名单出炉。这一张张照片里,杭州历史建筑的美丽就这样被一一定格。


15455555084181454422106411392342.jpeg

▲塘栖古镇 张小建/摄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都市—城镇—农村”实现全域覆盖

  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开始于2005年,从那年起,市住保房管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六个主城区启动实施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围绕“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开展了大量工作。

  “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还在继续深化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建筑将列入历史建筑名录。”杭州市历保办工作人员介绍,杭州目前正按照“广泛普查、深度排查、精甄细选、批量公布、建档挂牌”的要求,全面推进以四区、三县(市)为重点,覆盖全市范围的历史建筑潜在名录普查工作。目前,全市共有4054处建(构)筑物列入历史建筑潜在名录库,1124处历史建筑的建议名录已经论证、即将公布,548处历史建筑已正式公布。成功走出了一条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并进的路子,并多次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据悉,2018年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杭州已基本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体系“都市—城镇—农村”全域覆盖,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导、业主主体、专家咨询、社会参与、多方监督“五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技术和全过程管理水平。一套具有杭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杭州经验”已然形成。


15455555114281979526876315175590.jpeg

▲河桥古镇 王建/摄

  活化再生,老瓶装新酒

  承载着杭州文化基因的历史“碎片”焕发新光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一系列困难和瓶颈,必须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大胆创新保护利用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历史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高度凝结,我们认为,只有将它的活化再生同地方的城市机理相整合、同经济驱动相结合、同时代文脉相融合,才能实现保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杭州市历保办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杭州推出28处试点项目,树立了历史建筑老瓶与新酒有机融合发展的新标杆。翻看这份长长的名单,它们中有位于主城区的,围绕老杭州“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民国商业文化”四大历史文化脉络,推出的湖边邨建筑群等15处保护利用项目;有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推出的建德市“浙江横山铁合金厂旧址”工业遗产等7处保护利用项目,这些历史建筑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观风貌提升、新型产业发展等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既活化了城镇历史血脉,又形成了文化新地标;此外,还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推出的桐庐县深澳古村“怀荆堂”等隐匿在美丽乡村的历史建筑群,它们的出现,助推了传统村落乡土文化传承复兴与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有着不同时代烙印、承载着杭州文化基因的历史‘碎片’重新焕发新光。”


15455555167776697767497798997685.jpeg

▲进化镇历史建筑群欢潭村 贺勋毅/摄

  数字驱动,提升全寿命管理智能含量

  历史建筑日常监管要与城市大脑系统相结合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作还多了许多“科技”的色彩。比如提炼完成历史建筑外墙表皮修复、结构加固、消防预警等十余项科研成果,汇总编撰为《杭州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技术》。以主城区为重点,打造了历史建筑“一图一网一库” 信息平台,让历史建筑的管理服务形成数字化和效能化等等。

  下一步还将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为不断完善杭州乃至全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标准化体系,推广优秀保护管理经验奠定基础。

  未来,杭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将作为“城市记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数字驱动,提升历史建筑全寿命管理的智能含量。比如推进农村历史建筑信息数据化,逐步提升农村历史建筑的管理水平;要将历史建筑的日常监管同杭州的城市大脑系统相结合,实现远程智能运维;进一步创新修缮技术,推动历保工作搭上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历史建筑;杭州;古镇;管理体系;文化基因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gdxw/ycxw_zxtf/201812/W02018122433374148584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