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宇浩)晚上6点,朱海穿梭在剧场敞亮的大厅,用带着杭普话的儿化音,和每一个好友握手寒暄,然后一遍遍介绍着钱塘江:“就在我从小长大的杭州”。
做了多年央视春晚的总策划和撰稿人,朱海常年在北京生活,却是第一次这么有“主场”的感觉。
12月26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命运》在北京二七剧场首演。全剧3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都出自编剧朱海之手,为其作曲的,则是著名音乐人捞仔。
两个浙江男人,联手撑起了这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还愿——离家多年的游子,第一次通过一部作品,“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家乡的呼吸”。
操办过多年央视春晚
他想写部“可以一直演的作品”
再过两天,朱海就要进入春晚剧组。不过,至少现在看起来,这位金牌编剧、词作家的心思,全都扑在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命运》上。
晚上7点30分,大幕拉开,“命运”两个金色大字在LED屏幕上翻滚,仿佛蕴藏着时代大潮中千千万万的故事。
朱海在观众席选了个不太起眼的位子,随手把毡帽再压低了些。开场前,他还在通道里反复问捞仔,“你觉得演员唱得到不到位”,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面部表情才放松了些。
助理小应说,很少见到朱海这么紧张。写了这么多年歌词和晚会台本,朱海对大场面早就习以为常。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他第一部送给家乡的作品,太在乎。
仔细听启幕合唱《潮起之江》的歌词,就不难发现朱海的良苦用心——“命运和机遇被涛声埋在这里,古老和青春被日月埋在这里,财富和贫困被欲望埋在这里,光荣和背叛被时代埋在这里。啊,钱塘江,弄潮儿家乡!”
舞台上的演员们,穿着上世纪80年代的服装,背景是青石板古桥和桨影绰绰的河道。这就是故事的发生地鲁镇,位于千年钱江潮冲积而成的萧绍平原。
借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重大的节点,给自己的家乡写一部剧,这种机会与其说千载难逢,不如说是朱海争取来的。
今年,朱海刚刚参与完成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文艺晚会。在办晚会的同时,他也想写一部“可以一直演下去的作品”。
第一次开会的时候,要提大纲,朱海就写了两个字——“命运”。确切地说,朱海早就想好了,要用浙商的命运,来折射40年来一代人的命运。
“相信命运会改变,只想看看你变没变”,这是整部歌剧里朱海最得意的一句歌词,也能大致概括全剧的“精气神”——
鲁镇绣娘赵晓云,凭借出色的手艺,去深圳打工获得成功,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并且走向世界。但当她回到家乡,才发现环境污染严重。最终,赵晓云做出大胆变革,从“江南绣娘”转身为“大地绣娘”,带领家乡人民迎来了美好生活。
故事看起来简单,但朱海前前后后写了10稿大纲,6稿剧本,他笑称:“从穿长袖写到穿短袖,现在穿羽绒衣的时候终于演了。”
有时候为了改本子,朱海在小区楼下的咖啡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后来连服务员都知道了,每次朱海一来,大伙儿就打趣“朱老师又来改写‘命运’了”。
尽管时间很赶,《命运》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题材中,唯一一部“当年立项、当年写作、当年排练、当年演出”的国家级歌剧。这让朱海很自豪,“这可能就是浙江人的效率”。
融入家乡的元素和浙商的故事
巡演即将开启
记者注意到,首演过程中,不少北京观众都捧着手机,搜索着“钱塘江”“萧绍平原”“浙商”等关键词。
对他们来说,那一段历史有点陌生,但对每个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浙江人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回忆。其中,当然也包括朱海和捞仔。
当时朱海交歌词手稿的时候,捞仔看了一遍,冒出五个字——“太有感觉了”。两个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浙江男人,血液中流淌着一分以故土为纽带的默契。
杭州人朱海,1987年就去了海南,1992年又去广州打拼,后来辗转来到北京,成为著名词作人、策划人、编剧。
义乌人捞仔,出生于温州,从小在义乌、丽水生活,甚至还在杭州歌舞团工作过。后来同样在北京落脚,成为横跨影视、综艺、现场的著名音乐人,不久前还帮张艺谋完成了《影》的所有配乐创作。
所以,从音乐到剧情再到故事背景,《命运》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浙江气息。
像《潮起之江》《绣娘曲》等唱段,乍一听是西洋曲式,但很多旋律处理上又巧妙融进了越剧、绍剧等元素,连中央歌剧院的演员们都表示“有点意思,跟以前玩的不太一样”。
对于从小听越剧长大的捞仔来说,一直在等这样一个尝试的机会,以至于过去两个多月,除了去了趟金马奖,他几乎推掉了所有的活儿。
而朱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八卦掌打了一套组合拳”。
早些年,朱海去欧洲、美国采风的时候也偶遇过不少浙商,而像改革先锋鲁冠球等企业家,也一直是朱海追踪采访学习的对象。可以说,对于浙商群像的了解,对浙商精神的体悟,朱海脑子里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仔细看你们会发现,里面浓缩了很多浙商的影子。”朱海说。
比如,多年前,绍兴曾有过一阵“砸缸运动”,老百姓把染缸、酒缸全砸了,就为了抵制在生产布料、黄酒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一真实事件,被朱海拿来做了后半段剧情的主线。
而女主赵晓云的整个人生轨迹,就是一台多面棱镜。
最初村里开厂,我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像鲁冠球等一批企业家“走出田野”办乡镇企业的踪迹;后来去深圳打工,则是当年许多宁波浙商去珠三角等地创业,出口丝绸、绣品的案例;包括收购意大利时尚巨头的剧情,也来自一段真实的故事。
今年年中,朱海和捞仔回过一趟杭州采风,却发现到处是高楼林立,当年的痕迹几乎难觅。“我当时就跟捞仔说,我们再不写写这样的故事,就真没人记录那个时代的故事了。”
此次首演后,《命运》的全国巡演已经提上日程,甚至还会去欧洲。关于什么时候来杭州,朱海和捞仔的答案不约而同,“最好稍微晚点,再打磨得精致一点”。
可能在他们心里,家门口这一场是最要紧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