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李文芳 实习生 夏意意 通讯员 孙美燕)1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控烟场所范围、增加了控烟措施、完善了相应法律责任等。这个被网友称为杭州史上最严“控烟令”起步阶段的实施情况如何?新年伊始,记者在政府部门、车站、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走访调查,发现效果参差不齐。
1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医院主要出入口都已悬挂上了醒目的标语——“我院是无烟医院,院内严禁吸烟”。门诊室门口,在工作人员提醒下,一位正准备“吞云吐雾”的男子掐灭了烟头。除了横幅标语、电子语音播报提醒,前来医院产检的市民李女士还发现不少细节上的改变:“预约短信上多了‘只有发动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将控烟进行到底’的温馨劝导,原来的室外吸烟区被拆除并摆上了绿植。”这些细节变化让市民感受到杭州控烟的决心和力度。在杭州市儿童医院,记者看到每个楼层都有佩戴臂章的“控烟监督员”,对吸烟人群进行劝导。
《条例》规定,儿童医院、托儿所、文保单位等一些公共场所的室内外区域都被划入禁烟区。从记者走访情况看,这些公共场所能较好地执行“控烟令”,但在其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并不理想。
在日发送旅客近20万人次的杭州火车东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着不少“烟民”,车站明显的禁烟标识和不间断的语音劝导,依然无法阻挡他们的“烟瘾”。“厕所内不能抽烟,快掐了!”1月2日上午,一名中年男性旅客刚点燃香烟就被巡查民警劝阻,他非常配合地将香烟熄灭。记者跟着杭东派出所民警在站内巡逻发现,车站内8个公共厕所和4个开水间常常被“烟民”们自定义为“隐蔽吸烟室”,民警、保洁人员不时要进行劝导。
除了候车大厅,更让民警担心的是一些“胆大”的旅客在高铁和动车上吸烟。上午11时许,途经杭州的一辆高铁刚刚进站停稳,不少吸烟乘客快速下车争分夺秒地掏出香烟“一吐为快”,直到列车员提醒,他们才狠狠嘬上一口,并将烟蒂丢在站台上。记者粗粗一数,仅这一趟列车驶过,站台上就多了10多个烟蒂,有的甚至未被熄灭。杭东派出所民警王文婷告诉记者:“每个月平均要发生四五起因乘客吸烟触发烟雾警报而造成列车晚点的警情。”
事实上,《条例》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那么,在人流量相对较少的政府机关、商业写字楼、酒店宾馆等室内场所,控烟情况又如何?
当天中午,在杭州一市级机关大院内,记者遇到了一位工作人员,她趁中午休息时间避开办公室里的“老烟枪”。“一天要抽一包多,办公室里乌烟瘴气,实在待不住。”这位工作人员“吐槽”说,碍于同事关系,大家只能“客气”提醒,她认为执行“控烟令”,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好头。
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条例》给了娱乐、经营性住宿和餐饮等室内公共场所一个缓冲期,将其在一定期限内设为限制吸烟场所。但记者走访杭州市区的如家、汉庭等多家连锁酒店时发现,酒店大堂并未设置吸烟区,对于不听劝阻的顾客,工作人员也不知该如何制止。
杭州相关法制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条例》规定,对于违反控烟条例的人员和单位,卫计、教育、公安等控烟监管部门都可以采取处罚措施,例如对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行为,可以处5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市民也可以拨打市长公开电话“12345”投诉举报。另外,与较庞大的吸烟人群相比,控烟监管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处罚也只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和引导,将《条例》真正落到实处。
短评:控烟贵在认真
张萍
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生效。《条例》亮点颇多,显示出杭州将控烟进行到底的决心,无烟杭州的未来进一步清晰。
亮点在哪儿?首先是条例适用范围从部分地区扩大到“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其次,明确了控制吸烟场所的范围,即使在自己的办公室吸烟也是被禁止的。此外,为一些控烟难度较大的场所设定缓冲期。同时,增加了室外区域禁烟要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体育健身场馆、妇幼保健机构等场所,哪怕是室外部分,也要禁烟。还有,实行多部门监管模式、将电子烟纳入禁止范围等,种种细化之法展现出杭州的控烟决心和科学部署。
创建“无烟城市”,少不了各方博弈,但是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是大势所趋。从开始的不能在办公室吸烟,到不能在室内吸烟,到现在的室外部分区域也不能吸烟,法律的规定越来越严格。经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杭州的“无烟城市”之路越来越清晰。
刚性的法律法规之外,柔性的宣传引导也必不可少。吸烟人数之众,全面禁烟的挑战可想而知。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大。而对阻碍控烟进程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明显不符合《条例》的各种形式的烟草促销、赞助活动,有必要采取措施。
控烟,我们是认真的。无烟杭州势必更健康、更美丽,也更具国际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