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打造中国最美县域 听安吉县委书记分享“治县”故事
2019年04月26日 13:05:4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董洁

微信图片_20190426202758_副本.jpg

  大讲堂现场。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摄

  浙江在线杭州4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洁)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国家管理体制的基本行政单元。

  以“两山”理念诞生地闻名的安吉县,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道:“像浙江安吉等地,美丽经济已成为靓丽的名片,同欧洲的乡村相比毫不逊色”。

  而事实上,安吉县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也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工业强县到生态立县,安吉实现了从环境污染负面典型到生态文明样板示范的转变,并吹响了打造“中国最美县域”的冲锋号。

  安吉有哪些“治县秘方”?4月26日晚上7时,“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三讲开讲,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与浙江大学紫金港学院的学子分享了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一条河

  第一个故事关于“一条河”。

  这条河叫西苕溪,发源于黄浦江源头龙王山,是安吉的母亲河,安吉因西苕溪而生,也因西苕溪而旺。

  但在上世纪末,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在西苕溪沿岸,办起了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严重污染了溪水。

  1998年,西苕溪在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受到了“黄牌”警告。

  这个时候,安吉县痛定思痛,下决心要还清澈于西苕溪。当时,就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家,第二年财政收入就锐减7000多万元,这对于当时财政总收入仅1.46亿元的安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对安吉的党员干部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000年起,安吉县毅然决定走生态立县的发展道路。这些年来,安吉县狠抓“千万工程”,通过美丽乡村、美丽县域的建设,不断健全“治水治气治土治矿治违”的环境综合治理机制,西苕溪的水逐渐变清了,重新焕发了生机。

  “有个现象能充分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对水质要求极高、而且已消失多年的太湖白鱼,又重新出现在了西苕溪。”沈铭权说。

  故事二:一座山

  沈铭权讲的第二个故事关于“一座山”。

  “这座山叫天荒坪,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座山曾经是一片荒山,而现在的天荒坪是国家4A级景区,是江南天池景区。”沈铭权说。

  不仅环境有了变化,安吉还建成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它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电站既发电,又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室外滑雪场。

  沈铭权还透露,目前,总投资106亿元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也就是天荒坪二期已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投产运营,届时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集群。

  “现在,这片曾经的荒山,创造的旅游收入近18.7个亿,还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370多家,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钱袋子’。”沈铭权说。

  故事三:一个人

  第三个故事关于“一个人”,名叫宋昌美。

  宋昌美是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农民,也是一名党员。“嫁入安吉县黄杜村时,宋昌美家里非常穷,办结婚宴席时家里连鱼都买不起,怎么办?为了“添彩头”,只好刻了一条‘木鱼’放在餐桌上。”沈铭权说。

  转机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宋昌美率先在村里种起了安吉白茶,效益很好,打响了名气。

  慢慢地,她自己住进了小洋楼,开上了宝马车,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富起来的宋昌美,开始思考如何帮助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于是她组织成立了女子茶叶合作社,带动黄杜村的妇女姐妹一起种白茶。

  不仅如此,今年4月,宋昌美和村里的盛阿伟等20名党员一起,向省外的贫困地区捐赠了1500万株茶苗帮助那里脱贫,如今在湖南、四川、贵州的34个贫困村中都种上了安吉的白茶苗,预计能帮助58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安吉;最美县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