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爱国情 奋斗者】
闵万里:智慧城市“铺路人”
2019年05月08日 12:19:4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闵万里.jpg

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摄

  浙江在线杭州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立夏的风吹过杭州云栖小镇,一片簌簌声。5月6日下午3时,新一波被云计算和城市大脑吸引的政府部门参观者们慕名前来,即将到达阿里云飞天园区。

  此时园区内的一间小会议室中,城市大脑奠基人之一、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正就城市大脑交通信号灯优化问题与团队推演和讨论。这是他当天开的第五个会议,“项目都是靠一个个会议不断推进的嘛!”闵万里笑称。

  当城市大脑作为杭州新名片在2016年“一战成名”,很少有人知道,从2005年写下第一篇关于网络随机过程的论文开始,闵万里的“城市大脑”构想已沉淀了十余年。

  “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并开始大力布局智慧城市时,我是第一批研究员,但这个‘智慧’太过昂贵了,这条路最终没有走通。”闵万里说。

  改变一直到2015年才来。彼时,闵万里已回国加入阿里云,并成功做出第一个产品——路况预测。路况预测通过在云上使用分布式算法模型,预测浙江1300公里易堵高速路段未来60分钟的通行速度和流量。“手机导航显示的是实时路况,而我们做的是未来预测。”闵万里说。

  这一次把云计算与交通预测相结合的尝试,更让他有了一个大胆构想,“云”是否能承载更大量的数据汇总和实时计算?

  2015年11月,基于原来的路况预测模型,闵万里和他的团队做了此前3倍并发量的大规模压力测试,覆盖路段从1300公里增至4000公里。“实时路况信息汇总过来之后,一秒内要计算出未来60分钟的路况,事前大家心里都没底。”闵万里回忆,“但它成功了,那时候我们才相信‘云’的弹性是非常厉害的,它的魅力不在于帮你托管机房,而在于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力’,在不增加协同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效率。”

  在闵万里看来,利用“云”的加持让交通变智慧,是城市大脑与IBM时期“智慧城市”的本质区别。“如果没有云计算,这就是一件纸上谈兵的事,因为没有人能负担得起如此大规模的硬件成本。”他解释,云计算解决了成本问题,使得计算力可以被负担得起,于是让更多个人或小微企业也能实现利用数据创造社会价值。以城市大脑为例,当数据丰富度持续提高、计算成本进一步降低,城市的实时仿真便得以实现。

  2016年10月,城市大脑在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以交通为突破口,打通政务、社会数据资源,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这之后,一个明星案例,也是让闵万里引以为傲的应用上线了——2017年,城市大脑在萧山区试点救护车等特种车辆优先调度功能。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

  最新实战案例显示,通过城市大脑计算最优行驶路线并与沿途各个路口信号灯协作,救护车的整个行驶时间比平时压缩了50%。

弹性绿波带.jpg

4月19日救护车“一键护航”案例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其实只要看到新闻里有多少生命因救护车被堵而逝去,就能明白这个应用的价值。”闵万里说,而这背后的技术,远不是简单的系统集成。“要在城市道路中的任一起始点和终点之间按需定制一条弹性‘绿波带’,并实时下发,需要从算法到代码和工程的全面协同。”至于这个技术有多难,闵万里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射击一颗子弹,要求它穿越一字排开的多个旋转风扇后,击中背后的目标。

  在闵万里看来,正是这套结合算法创新与计算力的应用,挑战了几十年的麻木和习以为常,用科技与“死神”赛跑。“这些应用,让我真实感受到了每个公式所蕴含的价值。”闵万里说,闵“迷信”推演数学公式的锐利和那些年“傻傻的天真”让他做成了城市大脑,“以前只是小‘傻’, 今后要做大‘傻’,做一个土得掉渣的‘铺路人’。”

  这个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19岁赴美攻读硕博的“天才”,一直深深记得导师对他说的话,“去做基础领域的创新,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如果大家都不敢突破舒适区,人类社会如何才能进步?”闵万里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城市大脑;云计算;数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