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解码浙江经济②
“双创”热土如何造就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2019年06月24日 04:27:2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胡昕然 曾杨希

  编者按: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份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为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领先苏鲁粤。

  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是浙江为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创业创新、丰富出口市场、提振民企信心……6月21日起,浙江在线推出“解码浙江经济”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秘诀”。

jqr.jpg

“双创周”上体验机器人项目的游客和市民  记者 董庆鹏

  浙江在线杭州6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曾杨希)前不久,一场属于全国创客的大派对——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双创周”)在杭州落幕。15项国家部委活动,271场地方特色活动,近30项以硬科技创新为主的杭州项目集中展示,超过4万人参观主会场主题展示区……相关阅读>>>解码浙江经济 高质量发展看“浙”里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浙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除了旖旎风光,浙江还有波澜壮阔、绵延不绝的创业创新热情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浙江生根发芽,孕育出一个个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建立起一家家享誉世界的知名公司,吸引了一个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双创周”虽已落幕,但“双创”在浙江永不“落幕”。路演、投融资、培训会、打磨产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在浙江,正在酝酿更多梦想照进现实的“双创”故事。

W020190611679215215803_600.jpg

梦想小镇 记者 董旭明 林云龙 摄 

  创业热度高

  杭州就是个“大孵化器”

  沿杭州良睦路一路向北,位于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正是此次“双创周”的主会场。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而今天,这个3平方公里的小镇,汇集了1.7万名人才、50多家市场化运作孵化器、1400余家资本管理机构,汇聚创业项目1867个。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有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

  一个个孵化中的“双创”项目,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活力。一辆外形酷似摩托车的交通工具停在园区内,白色立面、橙色坐垫,清新时尚。车头配备一个电子大屏,一按遥控器,原本隐藏的车把手便露了出来。这是创业者王家健的作品,他所在的7人创业团队入驻梦想小镇。“它以电为能源,驾驶时转弯更加平稳,未来还计划整合无人驾驶技术。”王家健说。

  和王家健一样,梦想小镇里的不少创客,都庆幸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杭州起步,这里无微不至的创业生态——平台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自己的梦想最终开出花来。

  2017年入驻梦想小镇的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技术参数与进口耳蜗相当,价格却只有或者的一半甚至更少,目前已出口到全球18个国家。公司总裁李楚说,杭州的创业创新氛围很好,梦想小镇在人才引进、减税等方面,给了公司很大支持。

  除了梦想小镇,一条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成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重大战略平台。如今的杭州,已然是创业者眼中的天堂。遍布全市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让整个杭州就像是“大孵化器”。 过去一年,杭州共引进了11.9万名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之首。

  不仅是杭州。仅去年,就有49万人来到浙江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追逐梦想。

W020190220728643015242.jpeg

“最多跑一次”专用标志

  培育土壤好

  创业者在这里如鱼得水

  “双创周”主会场,一个名为“如鱼得水”的装置颇为吸引眼球。巨大水幕下,166条金鱼在水中自由遨游。这也象征着,创业者在浙江优质的营商环境中如鱼得水。

  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88.8万户,同比增长10.8%,其中,企业237万家,增长12.9%。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218户,位居全国榜首,平均9个人就有1户市场主体、24个人中就有1家企业。

  “地方政府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不仅包括给钱、给地,更要有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方便快捷的办事流程。”这是不少浙江创业者的共同体会。

  作为全国科创高地的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出一个科创企业的向往之地。2017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纽洛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横跨太平洋来到杭州余杭。“考察多地后,浙江杭州出类拔萃的营商环境打动了我们。公司落地后,政府带来的种种服务,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司总经理胡俊说。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一方“双创”热土要有体制机制支撑,也少不了优质平台的造血通脉,创业孵化机构就担起了这个责任。“我们正不断完善创业孵化机构的结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自由竞争的机制引入到科技创业创新整个过程之中。”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创”热潮涌动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方式,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对政府来说,重在用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去推动市场和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浙江推行的“服务券”等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

W020190403517223580311_600.jpg

今年4月3日,西湖大学主校区——云谷校区全面开工建设。记者 倪雁强 严粒粒 摄 

  创新实力强

  科技成果转化赋能“高精尖”

  随着各种创业创新政策的加码,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种要素加速集聚,无数创新企业和创客的扎根生长,汇聚在一起,成就着浙江形成“双创”的传奇。

  2018年,创业创新推动着浙江制造走出上升曲线:全省新增工业机器人1.6万台;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8家……创业创新支撑着浙江新动能持续增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87家……

  而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以浙江大学为例,正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布局。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大学已建设一个众创小镇、10个校地共建创新平台、4个科技园和60个技术转移中心。

  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施一公、生长调控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许田、纳米光子学研究权威学者仇旻、世界知名有机合成化学家邓力……这些学术“大牛”有一个共同的头衔:西湖大学教授。这所民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全球招聘一流人才。截至目前,西湖大学正式签约的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已有近百人。

  正如斯坦福之于硅谷,哈佛、麻省理工之于波士顿,新生的西湖大学,必然是杭州这座创新之城的一大助力。

  此外,堪称浙江经济“最强大脑”的之江实验室,一年多来,也已形成了一支100余人的青年科研队伍。实验室负责人朱世强表示,之江实验室的建立意义不亚于再造一所高水平大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人才创造的知识有合理的价值回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浙江出台了包括《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举措。

  眼下,充满活力的“双创”对浙江经济的贡献正不断加大。今年前5月,浙江规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0%、6.5%、6.1%和8.7%。

责任编辑: 金林杰

标签: 双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