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杭州中院 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6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钟法)今天上午,30岁的湖北小伙李某站上了杭州中级法院的法庭,等待他的将是15年牢狱生涯。就在今年1月,从西双版纳飞到杭州萧山机场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下飞机就被警方控制。经1次呕吐、10次排泄,他共排出54粒、净重共计411.24克的柱状体可疑物。后检出这些可疑物品是含量从76.3%到78.9%不等的甲基苯丙胺。
李某是怎么走上毒品这条不归路的?事情要从一次网上求职说起。
今年30岁的李某在大专毕业后一直靠打零工谋生,在武汉做过快递员、蛋糕店员工,但每份工作做的时间都不长。今年年初,他从蛋糕店辞了职,开始在网上找新的工作。很快,一则网络贴吧上的招工信息吸引了他的注意:工作时间一周,包吃住,酬劳12000元。
“这是什么‘神仙工作’?待遇也太好了吧……”李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高薪”的诱惑下,他立刻添加了贴吧上留的微信号,对方称,工作内容是“带货、内带”。李某当下就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人体运输毒品,但他还是决定冒险“干一票”。
根据对方的要求,李某买了当天的机票,从武汉飞往昆明,对方说可以给他报销一半的机票钱。
第二天,李某根据对方的指示先到昆明南客运站,再乘车至孟连客运站,最后在对方安排的人带领下到了边境地区。之后,李某与这个微信好友见了面,对方让他在一个旅馆的房间内等消息,每天给他50元生活费。
6月26日,杭州中院举行“6·26”禁毒集中宣判大会,对李某等在内的3起毒品犯罪案件,共计20名被告人公开宣判。 杭州中院 供图
也许是为了核查他的身份,李某的身份证当场被收走,还连续被关了5天“小黑屋”。这些时日里,他只能领到很少的食物。
到了第5天,有个所谓的“负责人”拿来一大盘包装好的胶囊,让李某生吞下去。
“这些胶囊每一粒都有大拇指粗细,用特殊材质里里外外裹起来,只能硬吞,不能碰到牙齿,而且吞的时候不给水,要干吞。实在吞不下了,才能喝两口水润一润,边干呕边继续吞……”回忆起这些经历,李某如鲠在喉。
庭审上,他坦言,因为太难受,自己当时忍不住吐了一口,对方马上吼道:“你这样要扣钱的!”为了钱,李某只能硬着头皮把吐出来的胶囊再吞回去。
“具体吞了多少粒,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就记得吞完后胃涨得难受,快满到嗓子眼了。”李某说,让他吞胶囊的人称,他的任务就是坐飞机到杭州,自会有人跟他“接头”、“取货”,这个过程里不能吃东西(只能吃流质),不能剧烈运动。
就这样,1月27日晚,李某坐上了从西双版纳飞往杭州的航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月28日凌晨2时,李某刚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就被下城公安分局长庆派出所的民警抓获归案。在医院里,李某的胃照了X光,显示出一大块阴影。铁证面前,李某承认了自己“人体藏毒”的事实。
为了尽快让李某脱离危险并固定证据,民警与医生将李某带至急诊室,开了润肠通便的药,协助他进行体内排毒。
民警清点李某排出的冰毒胶囊。 杭州下城公安 供图
“整个排毒过程持续了四天四夜,他(李某)吐了一次、拉了十次,终于把体内的胶囊全部排了出来。”办案民警直言,这个过程,不但李某“饱受折磨”,民警也“几经煎熬”。
经过清点鉴定,李某体内共藏毒胶囊54颗,重411克,都是纯度在70%以上的冰毒。
“体内藏毒”究竟有什么风险?民警表示,像李某这样体内藏毒的,每粒至少六七克,只要在运输过程中有一粒破裂,就会被胃肠道及身体其他器官迅速吸收,引起急性中毒、昏迷休克、血压降低、呼吸衰竭等症状。“毒品物质进入血液之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人就会休克死亡。”
6月26日,在国际禁毒日当天,杭州中院举行禁毒集中宣判大会,对李某等在内的3起毒品犯罪案件所涉及的共计20名被告人公开宣判,其中10人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6月26日至今,杭州中院共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2起,涉案被告人68人,其中判处15年以上重刑38人,占比63%。
采访中,杭州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国良特别提到,从近几年法院审理的案件情况来看,“体内藏毒”毒品案件持续高发。以杭州中院一年来审理案件为例,采取“体内藏毒”手段走私或贩卖、运输的案件共计5件5人,各起案件的毒品数量均超过海洛因300克,均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重刑。
“此类案件的被告人多为身负债务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搜寻高薪兼职机会,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吞服装有毒品的塑料颗粒后搭乘飞机,帮助毒枭将毒品从广西、云南等地运往杭州,最终身陷囹圄。”陈国良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