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爱国情 奋斗者】
良渚古城讲解员钱琴英: “我愿意一生只守护这一份工作”
2019年07月09日 07:58:5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实习生 张慕昭 见习记者 段松艳 金鹏

  浙江在线杭州7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实习生 张慕昭 见习记者 段松艳 金鹏)7月8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第一天,访客众多。中午12点多,在“水城的劳作与生活”体验馆,一位解说员向访客们解说着良渚先民们的生活,动情之处泪光闪烁。    

  她叫钱琴英,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一位专职讲解员,讲解良渚已达22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良渚通"。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她的名字,跳出来的相关报道和介绍足足有好几页。然而,乍一见钱琴英,记者却并没有在她身上看到“明星”解说员的“光环”。

  “我是良渚的原住民。”钱琴英这样介绍自己。她出生在杭州余杭良渚镇,1996年,18岁的她和同学们一起到当时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做志愿者,负责打扫卫生。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良渚文化。她被博物馆的氛围深深吸引,萌生了继续在馆内进行志愿服务的念头。

  1997年,钱琴英如愿成为了一名义务讲解员。此时的她还是高中生,身负课业任务,但每逢周末,她就会去博物馆为访客义务解说。“20多年前,杭州的经济、交通发展水平都不能与今天相比,因此对许多市民来说,地处余杭区小镇上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就显得有些偏远了,知名度不高。”钱琴英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良渚还不像今天这样广为人知,来参访的大部分是本地人,以学生为主。

  毕业后,钱琴英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但她心里始终有一个只属于良渚的梦。

  2008年,是良渚博物院的起点,也是钱琴英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良渚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其前身正是钱琴英当年服务过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得知这一消息,钱琴英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重回良渚。

  12月,钱琴英成了博物院的一名专职讲解员。她积极参加各种省市级培训,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练声,练习普通话发音……为了更真实、详细地向访客介绍文物的发掘过程,她还会在下班后到考古发掘现场观察。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从事讲解工作多年,钱琴英越来越能感受到访客的变化。以前,许多访客将良渚博物院看作一处消遣的参访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着追寻文化而来。“以前,许多人提到讲解员就是‘贵’、‘要收费’。但现在往往是讲解员‘太少’。”对于讲解员“难求”的现状,钱琴英将其归结为考古事业的发展。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日积月累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使访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使参访从游玩导向转变为文化导向。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对钱琴英而言,20多年的守望,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完满结果。今年5月,她从良渚博物院前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工作。申遗成果揭示当天,钱琴英正在遗址公园为开园做准备。忙碌之中,她一直关注着手机消息,等待着从阿塞拜疆传来的消息。下午2点多,当收到良渚申遗成功的新闻时,钱琴英竟激动得流下眼泪。

  在钱琴英看来,作为一名解说员,自己工作的价值就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能走近良渚、体验良渚、了解良渚。良渚考古遗址公园秉承着“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逆”的建设理念,尽量在园内做保护性展示,再现5000年前的地貌,人工痕迹很轻微。“访客可能认为这里只是一处湿地遗址,看不出什么特别。但是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访客可以从进园后逐渐建立起对古城的认识,了解到古人的生产发展水平,认识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和生生不息的发展。”钱琴英说。

  多年来,良渚遗址的发掘始终在推进。遗址点数量不断增加,从八九十年代零星的几十处,到2008年的100多处,再到现在的300多处。遗址类型不断丰富,从最早的王陵、村落,到古城、水利系统等,现在已形成庞大的遗址群。如今的遗址公园,静静地躺在天目山脉脚下,迎接游人的到来,更多的故事将通过钱琴英的讲解传递到公众耳中。她的工作还在继续,采访里她说:“我愿意一生只守护这一份工作。”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良渚;遗址公园;游客;解说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