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沙的朗诗国际街区,姜阿姨扫描二维码,将自家的旧衣物进行回收处理,系统按照市场回收价格转换为积分反馈到张阿姨的账户上。记者 董庆鹏 摄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庆鹏)“每回收1斤纸质垃圾0.45元,1斤塑料类垃圾0.2元,1斤金属类垃圾0.2元。”在杭州下沙的朗诗国际街区,居民们定点投放的垃圾可以按照重量和回收种类转化为积分,可在小区便利店换购日用品。
“100积分可以兑换1元,垃圾变成宝,全靠这个条形码!” 朗诗国际街区垃圾指导员张阿姨告诉记者。一人一卡,一人一码,居民刷卡领取可降解垃圾袋,系统自动将居民信息与垃圾袋上的二维码进行绑定。朗诗国际街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每日所产生垃圾通过再次分拣进行扫码登记并打分,将错分、乱分的垃圾通过短信的形式反馈给居民,做到垃圾分类状况的即时追踪。
社区居民姜阿姨拿着自家打包好的旧衣物走到社区智能可回收垃圾桶前,扫描条形码后,将旧衣物放在称上,屏幕上显示出“旧衣物,4.35千克”的字样。“砰”的一声,柜门打开,张阿姨将衣物放入。旧衣物按市场回收价格转换为积分反馈到账户上。“我们老年人操作起来很简单,学的也快。”张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智能可回收垃圾桶外,社区内还设立了AI垃圾桶。居民站在垃圾桶前,通过面部识别感应功能唤醒垃圾桶,拟人化的语音提示会帮助居民正确做好垃圾分类。杭州村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钱塘新区项目负责人徐海霞说:“在居民向AI垃圾桶中投放垃圾时,通过面部影像可对居民每次的投放进行追溯,智能识别误投和乱投。”
二胎妈妈卢女士在朗诗国际街区居住了10年,她时常向社区中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小孩子在学画画,铅笔有很多。铅笔外壳木制,内芯含有铅,分类时应该把铅笔内芯和外壳分开。”卢女士如今已是指导员们常夸赞的垃圾分类模范,她说自己小时候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这么强,希望日后的一举一动能为两个宝宝做个典范,从小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姜阿姨正在补充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中的可降解垃圾袋。记者 董庆鹏 摄
居民正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领取可降解垃圾袋。记者 董庆鹏 摄
姜阿姨对居民所扔的垃圾重新分拣并通过二维码识别居民信息进行打分。记者 董庆鹏 摄
通过人脸面部识别的感应功能自动唤醒垃圾桶开启并用拟人化的语音提示居民,帮助居民正确做好垃圾分类。记者 董庆鹏 摄
杭州下沙的朗诗国际街区内还设有独立的玻璃、有害垃圾等物品的回收处。记者 董庆鹏 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