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6日讯(记者 张艺萌 编导 田翔宇 摄像 戴利强 见习记者 孟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天这么冷,雪这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7月26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崧舟登上《百家讲坛》,向观众发出这样的“拷问”。
这两天,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语文特级老师王崧舟要在《百家讲坛》开讲“如何爱上语文”的消息,在杭城老师、家长、学生圈不胫而走。
说起《百家讲坛》,大家并不陌生。2001年7月,这所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正式“开学”。可节目开播19年,邀请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来讲“大语文”,还是头一回。
在《百家讲坛》录制现场 受访者供图
做梦都没想到的亲身经历
“定了!7月26日中午12:07开播,每天一集。”接到央视《百家讲坛》总编导李伟宏的电话后,王崧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这个消息。
“上《百家讲坛》,于我,既非梦寐以求,亦非痴人说梦,只能用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俗话来形容——做梦也想不到。”王崧舟说。
做梦也想不到,却真实发生了。
去年5月22日,王崧舟接到了一通北京打来的电话,《百家讲坛》栏目组邀请他去试讲。“我当时就懵了,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呢。”回忆起这段“小插曲”,王崧舟笑了。
后来他才知道,《百家讲坛》的编导此前已经来过杭师大物色人选。只不过方式很特别,不要学校官方推荐,而是召集学生座谈。当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师,说他的选修课连数学教育方向的学生都抢着上,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试讲邀请。
“录节目跟平时讲课不一样,台下没有学生和你互动。”王崧舟说,不过他很快适应了录制现场。试讲只用了40分钟,讲的是王崧舟最擅长的诗意语文,一次就顺利通过了。
然而,这离成为真正的主讲人,还有十万八千里。
痛并快乐着的创作之旅
6月12日,第一次提交选题申报表,没通过;
7月1日,第二次提交修改后的选题申请表,又没通过;
7月14日,第三次,依然没通过;
7月30日,第四次,还是没通过。
“改得快没信心了。”王崧舟坦言,以前只在电视上看易中天、于丹等一批著名学者站上讲坛,轮到自己方才知道,栏目组对选题的要求十分严苛。
8月9日,他再度前往中央电视台,与《百家讲坛》制片人那尔苏、总编导李伟宏面谈选题事宜。期间,两位老师不断提问:你的讲述能既被初中生喜欢、又能被大学教授认可吗?每隔5分钟就能引发观众新的期待吗……
一个下午的“头脑风暴”后,终于来了灵感,将选题定为《爱上语文》。
下一个挑战是写讲稿。王崧舟的讲座分为十二集,每一集的讲稿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正式录制。
“录制一集大概要讲1小时,每集需要一万字的讲稿。而想要写出这一万字,大约需要100万字阅读量支撑。”王崧舟说,讲稿的内容全部来自小学、初中部编教材,但又需要超越教材本身。每撰写一集讲稿,他大概需要全身心投入一周的时间,持续高密度、大容量的阅读。
课堂上的王崧舟 受访者供图
60后“网红”如何征服粉丝
王崧舟,一直是学校里的“红人”。
1984年从诸暨师范毕业后,王崧舟在上虞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2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2001年,他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首位对外引进的人才,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
2016年,他被杭州师范大学(下称“杭师大”)聘为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为由小学教师跃升为大学教授的全国第一人。
“王老师的公开课,总是坐满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大家的专注程度,就像歌迷在听偶像的演唱会。”杭师大研究生周嘉俊说。
“他的每一堂课都堪称经典,背后是他对待教学严谨的态度。”杭师大大三学生赵越佳告诉记者,每学期末,王老师都会面向学生做一次调查问卷,倾听他们的感受,还常常把学生们的反馈分享到他的公众号上。
“录完最后一集《爱上语文》,我走出央视新大楼,向它深深地鞠了一躬。”王崧舟说,对于《百家讲坛》而言,这次录制无非是在星光灿烂的主讲嘉宾榜上添加了一个新的姓名而已。“我希望通过这档节目,不光让现在的学生爱上语文,也要让曾经的学生爱上语文,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语文。”
在这位教了30多年语文的“网红”老师看来,爱上的语文,应该是“超越学生、超越学校、超越学科”的语文。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文化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王崧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