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三点半难题”如何解?浙江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论坛
2019年07月31日 01:05:1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董洁

  浙江在线杭州7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洁)祖国的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在教育。然而,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这一“三点半难题”,如今成了不少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难题。

  30日下午,浙江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论坛,主题是“加强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现场的省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界别群众代表、部分县级政协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聚智聚力,共同聚焦办好这件“关键小事”、民生实事。

  2018年12月,浙江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半年来,全省共有83个县(市、区)的2428所小学开展了校内托管服务,占全省非寄宿制小学总数的74.1%。

  “对于学后托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政府和民办机构很主动,学校和教师还比较被动。主要体现在,校内托管服务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参与托管服务的积极性不够高。”省政协委员卢真金说。

  多位与会者都提到,由于刚刚起步,校内托管还无法满足家长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界别群众代表赵凯建议:“学校应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不局限于解决接送问题。”

  这一方面,在杭州市西湖区,已经将体育、艺术、科学等活动纳入校内托管。

  来到现场的甘韵涵小朋友是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因为父母和爷爷奶奶无法接她放学,从上个学期起,她参加了学校的校内托管。“我们的英语老师同时是四年级的科学老师,放学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制作3D眼镜,还给我们放了一部3D电影,很有意思。”甘韵涵说。

  不过,在场的多位与会者也对“校内托管只是一项为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而实施的兜底性政策”形成共识。“校内托管一定要定位在保基本,不能用校外托管的标准去要求学校,不能因为校内托管过于丰富吸引来非刚需家庭,而是要让更多刚需家庭参与进来。”海宁市南苑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樊海雄说。

  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以来,全省共有140.3万名小学生接受校内托管服务,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46.4%;共有12.98万名教职员工参与校内托管服务,占全省小学教师总数的66.8%。

  随着这一数字的不断加大,“教师负担加重”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教职员工平均每周参加学后托管三次,最多的每周五次,这样下来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8小时。”界别群众代表纪驭亚说。

  “低年级教师是承担校内托管的‘主力军’,但这部分教师大多是女性,参加校内托管轮班和照顾家庭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省政协委员颜瑶卿说。

  对此,省政协委员徐美珍建议,浙江可参照福建的做法,学校老师参与学后托管的工作津贴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提高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作现场回应。

责任编辑: 周舸

标签: 托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