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机器人是怎么断案的?AI法官助理“小智”全国首秀
2019年09月23日 08:52:3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高媛萱 王玥

IMG_7650.JPG

  9月23日,由AI法官助理首次参与的智能庭审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上演。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9月23日讯(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高媛萱 尚法)9月23日,一场“另类”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庭审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上演:现场,法官袁翠玉几乎全程“袖手旁观”,AI法官助理“小智”成了绝对的“控场王”,原被告远程有序发表诉辩意见。

  记者从在线庭审直播大屏幕上看到,庭审笔录同步跳动更新,双方口语化的表达都被转化为完整语句,还有贴心的重点内容突出显示。而随着庭审推进,屏幕上还同步出现了证据分析展示、庭审争议焦点归纳、案件风险点提示、涉案借款本息金额计算等;裁判文书一栏里的判决书稿也在自动生成,并逐步补全完善……

  随着近年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法院审理的金融类案件数量也水涨船高。被誉为“中国第一基金小镇”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聚集26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1.12万亿元,是钱塘江金融港湾重要的金融产业集聚区之一。2017年6月基金小镇人民法庭设立运行以来,审结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票据、追偿权、涉私募股权投资等纠纷3600余件,办案量年均增长约30%。

  如此大的案件量,让“袁翠玉”们倍感压力,也让纠纷当事双方的诉讼成本陡增。

IMG_7651.JPG

  AI法官助理“小智”主持在线庭审流程。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有了‘小智’之后,这些问题都大大缓解了。”袁翠玉直言,现在法官只需核查确认后当庭宣判,并当庭送达,案件便当即进入归档程序,“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全程仅需30分钟,以前少说也要40天时间。”

  “小智”究竟是什么?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处处长陈增宝介绍,2018年来,浙江法院联合多家知名高校、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推进智能审判的落地见效。今天上午的庭审,是“小智”正式从浙江高院智能审判实验室孵化出来后的全国首秀。“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具备了人工智能,或者是不是一个优秀的AI机器人,一般理解是它能否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理解、推理、交流等能力。”陈增宝表示,“小智”的诞生与运用填补了国内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的空白。

  “小智”都有哪些智慧之处?记者对此进行了归纳:

  会感知,能理解——能够“看懂”起诉状、证据材料等,抓取信息、分析案件、认定证据;能够“听懂”庭审中各方发言,智能顺滑庭审笔录,协助法官主持并自主推进庭审流程。

  会思维,能推理——是否实现自动推理,是认定人工智能的关键。小智已经能够运用知识图谱,在庭审过程中自主分析、实时概括案件争议焦点,智能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等,主动向法官报告。在“小智”的辅助下,案件当庭宣判将成为常态。

  会决策,能行动——按照案件所在节点,自动推进审查立案、分案排期、生成与送达文书、协助法官主持并记录庭审、电子归档等,无需人工操作。

  会协作,能互动——小智会将思维推理的过程和结果全面展现给法官,法官发现某环节有误可直接修改,小智会据此实时改变后续推理和预判结果,并自我学习迭代。如法官的判断偏离类案裁判,“小智”会向法官提示风险。

  接下来,浙江法院还将继续对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进行深耕,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责任编辑: 张冰

标签: 庭审;智能;法官;案件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gdxw/ycxw_zxtf/201909/W0201909236062513549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