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龙港焕新:“镇改市”旧梦已圆,“农民城”壮志可期
2019年09月25日 08:31:5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吴佳蔚 李选

大图004.jpg

龙港市成立大会 记者 李选 摄

  浙江在线温州9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 李选)“镇改市”,无疑是当前龙港最闪亮的标签。

  9月25日下午,伴随着欢腾的瓯越传统鼓乐,龙港市正式揭牌成立。当梦想照进现实,龙港人清楚地知道,这不仅是称谓的“改头换面”,更是城市转型升级的一次扬帆起航。

  上世纪80年代初,6000多位怀揣“城市梦”的农民自费造城,“中国农民第一城”应运而生。如今,这座35岁的改革名城,而立已过、不惑未满,褪去昔日摸爬滚打的青涩,焕新发展活力。

龙港配图01.png

 龙港市民参与赛龙舟活动 苍南宣传部供图

  纳新“人”

  龙港地处温州南部,浑黄的鳌江由此入海,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成为分隔苍南与平阳两地的天然屏障。

  1983年,由“水不清、灯不明、路不平”的五个小渔村“拼凑”而成的龙港镇获批成立。彼时,苍南县也刚从平阳县“分县而出”,一切皆是白纸待绘。

  “当时,县里明确没有经费支持,龙港镇党委的全部家当是9个人和借来的3000元办公经费。”龙港第一任镇党委书记陈定模回忆说,他上任第一件事情便是组织镇干部就“建设龙港靠什么”进行调查讨论。

  整整一个月,陈定模白天带干部下去调查、听群众诉求,晚上开会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龙港的问题是人气不够,“人太少,很多资源利用不起来。”

  人从哪儿来?“抢人”放在当下,风行于各地。但在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和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年代,人口流动是个禁区。陈定模决定,放手一“抢”。

  “改革就是要创新,要突破,龙港靠原有的资源政策已经翻不过来了。当时我从1984年中央1号文件中找到一句话‘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陈定模说,有了这个依据,在县委的支持下,龙港于1984年6月发文: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龙港镇。

  这是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胆创举。当城市与乡村之间打开了口子,众多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就这样被激发:一大批来自周边地区的“万元户”纷纷涌向龙港,集资建城,“做一个城里人”。

  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自1984年以来,龙港人口从5000多人激增至38.2万人,与2018年撤县设市的浙江玉环、陕西神木接近;经济规模在2018年达到299.5亿元,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耄耋之年再回首,陈定模满心自豪。在他看来,龙港浓缩了中国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演变的全景,也由此成为中国农民自强自立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的标本。

龙港配图02.jpg

  筑新“城”

  9月25日,揭牌当天,“80后”龙港姑娘郭丽与亲友一起,特地从杭州搭乘高铁返乡,见证龙港历史。

  尽管已在省城定居,每逢重要节点,郭丽仍会雷打不动地回龙港,或探亲访友,或走走看看。“老家的变化太快了,每次回去,都会有惊喜!”郭丽笑称,身为龙港的“同龄人”,他们这一代是和家乡一起长大的,“现在,我们都有了孩子,龙港也有了新城区。”

  记者注意到,近期,龙港建设蓝图上“魔术”不断:4座跨江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客运中心、城市公园、体育馆、高级中学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拔地而起,再次为龙港人的城市梦注入更多色彩。不过,龙港人眼下最大的“梦”,当属龙港新城。

  从市中心驱车向东,海天一色处便是新城。12年前,龙港人在东海扔下第一块石头开始,这里似乎成了一个不是景点的景点,吸引着龙港人结伴前来,看着工程车来来往往,在此畅想新城的样貌。2014年,龙港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城市框架逐渐成型。

  龙港村镇建设管理局负责人徐安达一语道出龙港人的“野心”:“不要平庸要品质,我们的城市要有自己的气质。”

  走进龙港新城规划馆,随便向本地市民咨询一二,人人堪比“讲解员”:龙港新城首期40平方公里,将集聚周边20万人口;东海路、江滨路、临港路等5条主干线正在施工,将联通新城和老城;崇家岙等两个港口要建造18个5000吨至5万吨级通用和散货泊位,将是温州南部最大的港区……

  众志而成城。35年来,龙港的面积已从5.2平方公里扩大至183.99平方公里。

  现在,漫步在龙港的街头,举目可见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中老年人喜欢去城市公园健身,年轻人更偏爱文艺范儿的城市文化客厅。每一处设计,都为了市民能‘身在城中、乐在其中’。”徐安达说,未来,争强好胜的龙港人还将继续缔造城市一波又一波“高光时刻”。

龙港配图03.png

  酬新“志” 

  翻开龙港发展大事记,各类“国字头”“省字头”改革创新试点不胜枚举:浙江省小城镇户粮制度改革试点(1994年)、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1995年)、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试点(199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2002年)……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试验田,龙港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此次“镇改市”亦是如此。 

  “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在8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用12个字概括了龙港撤镇设市的亮点和特色。 

  撤镇设市后,龙港将大幅度精简机构,考虑设置15个党政部门,其中党委部门6个、政府部门9个,比省内同类县(市)机构数量少约60%。例如,经济管理方面,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12项职能将集中归于经济发展局;民生事务方面,教育、民政、医疗保障等8项管理职能归于社会事务局。 

  在这些“大部门”中,专门创设基层治理委员会,负责片区管理机构基层治理平台人员的编制归属及派驻,统筹协调村居(社区)、基层治理平台的基层治理事务,有力增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力,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撤镇设市后,龙港和苍南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要对接,龙港市公职人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据温州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相关人事方案还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过去,龙港镇公务员编制182个(实用157个),“镇改市”后,预计需要公务员编制370多个。原先各部门“一把手”——包括镇委书记和镇长等职务级别,并不会一下子“水涨船高”。 

  记者还注意到,龙港撤镇设市还开创了一项中国县级行政区域的先河——不设乡镇、街道。龙港将按照“市管村居、分片服务”管理体制,合理划分9个片区,各片区设立非独立法人、无固定编制的“一委一中心”作为基层治理平台。 

  为了做到行政“低成本”,龙港市将做到三个“不”——不违规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不增加“三公”经费。与同等人口规模的县市相比,编制总量压缩了40%以上,有效降低人员经费和行政成本。 

  追梦永无止,未来犹可期。温州还将认真做好苍南、龙港两地中小学招生工作,努力满足两地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要。龙港百姓原有的户口簿、身份证仍可以正常使用;户籍政策方面,目前仍根据现行户籍管理政策规定执行;社保、公积金等业务继续保持正常办理,确保群众办事不受影响;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贯穿工作全过程,全面梳理苍南、龙港两地百姓关心关切的民生热点问题,制定清单,研究办法,加快解决,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 张冰

标签: 龙港;镇改市;揭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gdxw/ycxw_zxtf/201909/W0201909255939298267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