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芜湖1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段松艳)夜间经济正当时。11月16日,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在芜湖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作主旨演讲。在他看来,数字化时代,夜间经济不仅让人们重新回到街道,也为社会重构经济活力注入澎湃动力。
让人们重回街道
数字化时代重构经济活力
网购、外卖、网红店打卡……数字化时代,人们能够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高效率,但不能忽视的是,那些承载人间烟火的商场、餐馆、茶馆、咖啡馆、菜市场等商业设施正在渐渐衰败和消失。
一提起夜间经济,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夜市小吃。曾经,一篇叫《随着路边摊的消失,北京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聊,上海也是》的网络文章刷了屏。为什么?在戴斌看来,就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代都市人的痛点:空间规划留给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逼仄了。
欧洲有句谚语:街道就是一切。“好的城市必须有生活气息。”戴斌说,夜市能够满足人们的餐饮刚需,但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
资料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到了白天的50%,重庆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长沙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曾引来其他地方广泛关注。
如果说,对于传统的夜间经济,“吃”是起点,那么眼下夜间消费的“菜单”已然翻天覆地。
根据电信等大数据实验室对重点城市游客消费轨迹的数据监测,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网上打卡地,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上座率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24小时书店,到受到高端游客欢迎的天坛夜宴、长城夜宴项目,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消费层次的群体对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的需求正日渐增长。
“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商业项目和旅游消费,让白天没时间消费的年轻人、没有地方休闲的老年人、没有热闹可看的少年儿童以及愿意共享本地美好生活的游客重新回到街道上来,才应是数字化时代重构城市活力的必然选择。”戴斌说,中国的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在现有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文化引领、科技支撑、生态友好、主客共享等不同类型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主办方供图
创新夜间经济
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空间
正是看到了夜间经济的强大吸引力,不少城市纷纷在夜间经济上发力,一系列的管制正日益开放。其中,上海就将试点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该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以往,上海市民想要夜间光顾特色小店、品尝特色小吃,除新天地、田子坊少数去处就很难找到露天位了。现如今,上海各区将引入市场主体,整体开发运营特色街区,建设一批公共市集、邻里中心等吸纳便民特色小店入驻的公共设施。
除了被“风口”牵着走,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发展夜间经济中还存在另一个思维误区,即:更关注游客群体而忽视了本地居民。
2004年夏季的某个夜晚,戴斌走在布鲁塞尔的街头,听到哨声响起,接着看见黑压压的人群踩着轮滑,在消防、救护、安保等特种车辆和专业志愿者的协调下呼啸而来。询问后,他得知这是该市定期举办、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是为市民的夜间生活而非游客开发的商业节事。
这使戴斌深受启发,越来越坚信这样一个学术观点和政策取向: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首先职责是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与民众出行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就是解锁夜间经济发展“便捷”这一密码的关键。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每逢周末还将延长运营时间。目前,途经“夜京城”地标的公交线路共计110条,其中常规线路(5:00—24:00)96条,夜班线路(23:20—4:50)14条;放眼国际,自2000年以来,伦敦的夜车使用量增加了170%,晚上10点以后,伦敦地铁的出行速度是白天出行的两倍。为此,伦敦交通局还计划,到2023年,要将夜间地铁服务扩展到其他线路上,此举为减少非法出租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延长企业营业时间创造了条件。
让戴斌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公共服务和市政工程也逐步加入“夜生活”:国家博物馆延长了闭馆时间,上海、济南等地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一些城市还设立了“夜间区长”。这些都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需求,从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他还建议,各级各类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应该扩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
记者了解到,当前已有不少获得市场认可的成功经验为尚在观望中的投资者增强信心:如,北京良业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建设了首个光影实验室,既有机器人舞蹈的小型光影秀,也有温州瓯江两岸的光影瀑布,既有商用级的智慧集成路灯,也有实验中的城市级光影计划;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口、承德的光影秀;安庆推出的街头沉浸式黄梅戏表演《新天仙配》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