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火车站 记者 张孙超 摄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朱研 记者 张孙超)安徽省新杭镇,地处“鸡鸣三省”之地,北苏东浙,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新杭镇牛头山社区,与浙江长兴交界,在这里,初见残垣断壁、荒芜破败,但依旧有不少建筑在时刻提醒来者,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繁华的时刻,如今的景象,不过是重生前的片刻喘息。
这里就是长广煤矿。
上个月29日,湖州市长兴县牛头山矿区交接签约仪式在安徽省广德市举行,浙江正式挥别最后一座煤矿。时隔半月,天目新闻记者来到这个曾经无比繁华的工矿小镇,它今后将何去何从?
上世纪50年代,经国务院协调,将安徽广德大小牛头山、查扉村煤田并入长兴煤矿,以缓解浙江能源匮乏局面。1958年8月,长广煤矿由此诞生。
据统计,长广煤矿生产辉煌期,产煤量超过100万吨,占当时浙江总耗煤量的三分之一。大小12座分矿中,位于新杭镇牛头山社区的七矿最为有名,当时是江南地区唯一的千米深井。
“地上安徽管,地下浙江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现任广德县新杭镇牛头山社区党委书记的陈希勤这样向记者形容。
陈希勤是当地人,他的青年时代正是长广煤矿最为繁华的时候。“整个矿区人口超过6万人”陈希勤说,远超当时一个普通镇级标准的人口规模。矿区公检法、幼儿园到电大的十几所学校、医院、百货店、服装店、书店也是一应俱全,直通杭州的矿区火车站运来了各大商铺的抢手货…
行走在矿区的道路上,工人文化宫和矿区电影院相对而立。2000多人体量的电影院,放在今天都不算小,可当时,经常有人为了三分钱一张的电影票争执不休;工人文化宫内的灯光篮球场,也常是矿区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工人文化宫 记者 张孙超 摄
时间转眼进入21世纪,随着资源枯竭以及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2个分矿逐渐关闭,牛头山开始萧条、破败。2013年8月9日,长广煤矿最后一个矿井七矿宣布闭坑。长广煤矿历经60多年的采煤主业正式划上句号。目前,牛头山矿区已完成交接回归安徽管理。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困难不言而喻,长期的非可持续性发展,导致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消亡往往是这类城市最终的归宿,但是长广决不妥协。
尽管石灰石矿产接替了煤矿,成为了长广新的发展动力,但高消耗的能源结构,高污染的自然环境和高风险的社会治理,仍然是当地政府正面临的难题。
2016年7月,广德县正式成立牛头山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逐步推进皖、浙两省之间相关产权、事权移交及综合整治工作,拟定“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新面貌”的三年整治目标规划。
从这一年开始,新杭镇开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了牛头山社区环境治理,投入1.2亿元在长广地区实施8条村镇道路建设,推动了相关土地复垦整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杭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进行环境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351家,为先进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
今年5月,江浙沪皖签署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治理和保护‘三管齐下’。”谈及未来的发展设想,陈希勤这样告诉记者,“这里拍过影视剧,我们打算将火车站、电影院、文化宫、老商业街、医院、矿山救护队、公司总部这些标志性建筑保留。”
目前,当地镇政府已邀请高校专家进行牛头山区域绿色发展规划。现在,也经常有很多长广人回到这里,回忆当年那段奋斗的岁月。在当地政府看来,长广地区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如矿井遗址、穿山隧道等,而开采时期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长广精神”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
未来,当地政府将长广地区发展定位为国家矿山公园,太湖西岸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并希望能以“鎏金矿城,时空长广”作为旅游品牌,以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国家5A景区为目标,致力于将长广地区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旅游样板。
陈希勤表示,最终的目标,是将长广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宁杭生态绿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六十年辉煌的煤矿开采篇章已经画上句号,但长三角区域协作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头。陈希勤说:“我相信,我们还能再见到繁华的长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