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晶)今天的湖州,聚集了很多“种粮大户”,大家都是赶来签约的。湖州诸丰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周中生捧着刚签约的晚稻订单收购意向协议,笑着说:“这下我只管种好粮食,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记者仔细一瞧,发现这份订单与往年的有些不同:收购协议中,要求农户必须种植南粳、糯稻等优质稻谷,才会被地方储备粮库收购。
这几天,湖州市本级计划扩大对优质稻谷的订单收购量,从去年的8500吨提升到60000吨,争取实现50亩以上规模全覆盖。签约现场,种粮大户们纷纷表示,愿意主动扩大南粳系列等优质稻谷的种植面积。“前几天,我刚买了2000斤南粳的种子,准备明天开始育种,如今看来还要再去进点货。”周中生说,去年南粳等品种种植了160多亩,今年打算扩大面积到400来亩,放弃过去一直播种的亩产可达千斤以上的春优927等品种。
早稻储存时间久,但是久了之后自然质量下降;晚稻由于保质期短,质量口感都更优,可是如果卖不出去就浪费了,这导致许多农民都不愿意种优质晚稻。记者了解到,现行粮食生产和订单扶持政策偏重鼓励增产,鼓励“优质”太少,农民种的粮食其实很多不符合市场需求。“我们将试点的优质晚稻通过订单形式由本地种粮大户种植,然后由国有粮库进行收购,通过政策引导,减少普通产品供给,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让老百姓能真正吃到本地好粮。”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处副处长钱国良说。
提前有了订单,让种粮户吃下一颗“定心丸”。那粮食的价格如何定?价格好吗?5月28日,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正式在湖州发布,在长三角地区12个城市,建立100个价格监测点,监测稻谷、大米等市场交易价格,形成长三角区域及各地区的稻谷、大米市场价格指数。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收购只是兜底线,市场收购才唱主角,优质稻谷的收购不会局限于国家最低收购价,而是完全市场化,实现优粮优价,让农民卖上“明白粮”“放心粮”。
去年,湖州市对照杭州粮油批发市场苏北优质粳米价格进行折算,每50公斤收购价比浙江省最低收购价高出9元。同时,湖州市本级叠加原有订单粮食补助奖励14元;德清县、安吉县对试点“优粮”分别加价13元/百斤、8元/百斤。据统计,与种植常规粳谷相比,种植南粳系列品种为当地农民增收80—170元/亩,粮食完全不愁销路。
保粮食安全,数量质量要并举。这几年来,浙江通过实施“五优联动”,实现粮食产业各环节的良性循环,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共赢目标。2019年,全省开展16个“五优联动”试点建设,全省优质晚稻订单试点面积11万亩,产量近5万吨,优化了浙江稻米的品种结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