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18日讯(见习记者 陈雷 通讯员 蔡璐芸)6月18日下午,浙江省发改委召开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信用监管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浙江省信用建设情况及未来五年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以来,浙江信用覆盖超300万家企业
信用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十三五”以来,浙江高度重视“信用浙江“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身份证为识别码,过去五年,浙江实现信用覆盖301.64万家企业、4222.95万个18周岁及以上自然人、7.38万家社会组织、3.76万家事业单位和4853家政府机构,基本实现信用“全覆盖”。此外,浙江不断拓展“信用+审批服务”“信用+融资服务”等信用十联动应用场景,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医保骗保、非法集资、校外培训机构等10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及“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浙江人”“最美浙江人”等系列宣传活动,助推杭州、温州、义乌成功创建国家首批信用示范城市,推动全省信用建设体系化、规范化、数字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社会治理领域,浙江以城市信用分为载体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对守信者在医疗、交通出行、旅游、金融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目前累计开通人数1079多万人,服务5277万人次。如杭州市创新“信用+医疗”模式,患者在舒心就医授信额度内,可以先就诊后付费,实现就医最多付一次,累计授信金额13.02亿元。
“十三五”期间,浙江基本建成信用“531X”工程框架体系,即聚焦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5类主体,基本建成公共信用指标体系、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3大体系,建立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动信用在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应用。
让守信企业减压 为失信企业增压
浙江精准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信用监管方面,浙江建立了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精准监管机制。对全省300多万家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分类,将公共信用等级较差及以下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库,为各监管部门提供重点监管对象。对信用较差企业,浙江适当提高抽查比例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约束,对信用一般企业,实施常态化监管,对信用较好企业,降低抽查比例频次,让守信企业“降成本,减压力”,失信企业“付代价,增压力”。通过实现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化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企业被列入守信企业或失信企业有何影响?据了解,在信用奖惩方面,浙江将信用评价应用于行政审批、评优评先、资金扶持、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如省交通运输厅,对信用状况好的市场主体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优先办理等服务,省本级75个事项中近90%事项已实现容缺受理。宁波口岸则对856家信用评级A类、B类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对79家评级为D类、E类企业严格审查。同时还为20家A类国际货代企业提供美元授信5000 万元。税务系统与36家省级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通过信用评级,提供优秀、良好、中等企业2年纳税信息,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33亿元。
近年来,浙江全面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设,改变传统监管盲目性,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实现了“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对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打造“信用浙江”升级版
五大重点任务推进“信用浙江”建设
会上还介绍了未来五年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及任务。
立足“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效之上,浙江谋划了未来五年信用“531X”工程2.0版,即建成科学化指标体系、精准化信用监管体系、多层级评价和法治化联合奖惩体系,迭代提升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深化行政、社会和市场化信用应用。
“十四五”期间,浙江围绕打造以“两省两高地”为标志的“信用浙江”升级版的发展目标,即争创信用数字化建设先行省、争创信用新型监管先进省、打造全社会信用应用新高地、打造诚信环境新高地,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浙江将以建成信用“531X”工程2.0为重点,打造信用数字化建设先行省;以建成信用分级监管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以建立信用保障市场畅通机制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立信用赋能社会有效治理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以实施信用建设十大工程为重点,打造“信用浙江”升级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