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伟大,中国人民从觉醒到奋进。
建党百年之际,浙江在线在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特别策划推出《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系列报道。进山村、上海岛,我们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港口、下车间,我们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阶段,或是热血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一往无前的新时代,总有光芒在引领着我们。
在这里,见证坚守信仰的力量,重温追逐梦想的努力。
为取得最佳观看效果,请选择4K画质,手机建议横屏观看
浙江在线记者 陈丽丹 牟嘉 见习记者 郑嘉欣 发自舟山
辛丑之年,东海之滨。
今年4月,浙江在线“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采访组记者前赴舟山,沿着红色的印记,先后登上东极、蚂蚁、鱼山等海岛一路寻访。
辗转百年,沧海桑田。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的救俘义举,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围塘造田的巾帼事迹,再到21世纪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时代创举,这片群岛滋养了朴实善良、无私奉献的海岛人民,孕育了敢为人先、勇敢无畏、开拓创新的海岛精神,见证了海滨之间的悄然蝶变。
斗转星移,世事新说,红色追梦新启航。
一艘沉船,一场营救
抗日救俘是红色记忆的革命义举
东极镇距离舟山沈家门渔港约45.5公里,拥有“海上布达拉”之称的渔村石屋建筑群落和大树湾历史文化村。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个海风徐徐、民风古朴的小岛留下了一段渔民英勇救俘的海岛故事。
故事起源于一艘长眠于东极海底的“里斯本丸”号货轮。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军横扫战场,大批英军沦为战俘。1942年9月27日,1816名英国战俘被送上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香港出发,运往日本劳改营。
东极镇庙子湖中街山路有个“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它开馆于2009年5月1日,现成了历史寻访者的踏足之地。在此之前的2005年,东极镇政府便开始整理“里斯本丸”海难相关的史料、渔民口述、救援名单等资料。
浙江在线记者在馆内看到,这里陈列着英军扶着在海上漂流的木梯,东极渔民给英军送饭时用的手工竹篮,英军在岛上使用过的搪瓷脸盆、药罐、餐具……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仿佛把时光带回了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
当年的10月1日,当“里斯本丸”号航行至浙江定海县东部海域时,被美军“鲈鱼”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船尾。当时,英国战俘被迫挤在三个狭小、昏暗、透不过气的货轮底舱里,海水倒灌,仅800多名英军顺利突围,冲出“地狱之舱”,落入海中,得以逃生。
海上有人落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青浜岛和庙子湖岛,渔民们没有袖手旁观,而是自发开展了一场海上大营救。岛上198名渔民共出动小木船46艘65次,救起落水英军战俘384人,并接到渔村安顿。10月3日,日军上岛搜捕,抓走381人,东极渔民将伊文斯等3名英军藏匿起来。这3名英国战俘在定海国民兵团四大队部副官缪凯运的帮助下被安全转移到象山,并辗转到达重庆,回到英国,向全世界公布了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
“里斯本丸”号的悲壮故事令人心碎,但东极渔民在峥嵘岁月里尽显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在红色革命年代流淌四溢的人性光辉,如这波涛海水永不消逝。
一个公社,一场响应
围塘造田是红色基因的精神传承
硝烟远去,群岛之间,解放初期,红色火种是燎原不息的根脉,红色基因是薪火相传的建设动力,奋斗精神是历久弥新的力量源泉。在舟山海域的另一端,蚂蚁岛在解放初期成为全国农村艰苦创业的典范。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一下沈家门至蚂蚁岛的轮渡,12个红色大字便映入浙江在线记者的眼帘,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所诞生的闻名全国的“蚂蚁岛精神”。
1948年8月至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对驻守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解放了舟山群岛。解放之初,岛上渔民生活极端贫困,全岛仅40条破舢板,生产生活极其艰苦。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岛人民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自救,掀起了一股自力更生、互帮互助、艰苦创业的热潮。
蚂蚁岛是个悬水小岛,土地资源匮乏,要靠国家供粮。向滩涂要地便逐渐成为了岛民的共识。1972年腊月,蚂蚁岛人民公社发起了“苦战3年,围塘造田”的号召,得到了全岛居民的热烈响应。
现在的蚂蚁岛外围,有座长1300多米、宽12米、高5米的海塘。海塘修建前,蚂蚁岛的陆域面积面积仅为2平方公里。围海造田后,全岛面积增加了0.64平方公里,扩容近四分之一,土地面积增加约500亩,改变了蚂蚁岛“癞头山”的历史面貌。
“每天第三声鸡鸣响起便要起床了。”岛民丁荷叶跟记者讲起当年的筑塘生活。当时才20多岁的她,每天要带着饭盒去海边与岛上妇女们集合作业。筑塘路上,她经常想起小时候妈妈和外婆为造大捕船日以继夜搓草绳换钱的故事。
老一辈妇女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印在了丁荷叶这代蚂蚁岛青年的心中,化成了“三八海塘”上一个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瞬间。“腊月里把脚扎进滩涂里,冰冷刺骨。滩涂里还混杂了碎贝壳、小砂石,收工回来拿起凉透的饭盒时,才发现双脚早已被扎得血淋淋……”丁荷叶向记者娓娓道来,她还清晰地记得整条“三八”海塘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便建造完成,比预计工期缩短了一年多。
临走时,丁荷叶向浙江在线记者骄傲地介绍,她已经讲了300多场红色故事了,她还要继续学好普通话,把蚂蚁岛精神讲下去,希望红色基因能够代代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芒。
岁月如梭,筚路蓝缕,70年来,短短12字的蚂蚁岛精神沉淀成为了全岛人民的奋斗底色。现在的蚂蚁岛已成为著名的虾皮之乡、船舶制造重地。2018年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运行以来,全岛共接待1561批次46970人次,其中市外团队303批9609人次,带动岛内经济蓬勃发展。
一个梦想,一座“铁城”
“鱼山速度”是红色力量的时代见证
风雨历程,昂首步入新时代后,舟山群岛的红色支点撬动起了更大的力量,也让这片群岛焕发出了世界级、现代化的全新面貌。
离开蚂蚁岛,浙江在线记者乘船登上了位于岱山岛西面的鱼山岛。这是另外一座从荒岛蝶变而成的现代化海岛。5年前,鱼山岛还是一座常住人口仅500余人的无名岛。随着千亿绿色石化基地的建设落地,大鱼山岛和小鱼山岛己经被移山填海连在了一起,岛上已开发面积达26平方公里。
2011年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在舟山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经济产业,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
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既是国家赋予舟山的历史重任,也是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鱼山现场指挥部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的“四上”项目党建法,营造了“党员领头干、大家跟着上”的激情创业氛围。千亿绿色石化项目以势如破竹的“鱼山速度”实现了“10年任务4年完成”的建设目标。
2020年舟山市GDP增速达到了12%,为12年来最高增速。工业经济增速领跑浙江全省,也是拉动舟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中的浙石化产值达748亿元,占舟山市工业总产值近一半。
“这是国内炼化装置中单体规模最大、国内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单体项目,我觉得来这里会有更大的作为。”2019年,岱山人韩滨泽回到家乡,入职绿色石化基地电气工程师一职。就在记者采访他的两个月前,他已被任命为电仪维修部副经理。
作为本地人,他兴奋地介绍起这几年千亿绿色石化带来的改变。“自从2018年鱼山大桥完工后,这几年岱山市区一年比一年热闹,车子也明显多了,上班路上也经常会遇上早高峰堵车。”
登上了鱼山岛观景台,一座巨型的“钢铁之城”瞬间进入记者视野,俯视着脚下设施林立,管道纵横,塔吊交错,烟囱高耸,震撼而壮观,“大小鱼山气吐银,惯看楼阁起鳞鳞。”在鱼山,一座新时代下的“超级工厂”正在崛起,它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背靠长三角,东临太平洋,舟山这座“海上花园城市”承载的是深沉的蓝色梦想。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落户、义甬舟大通道建设……让这片群岛与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全面展示出“重要窗口”的海岛风景线。
寻访感悟:
站在一望无垠的“超级工厂”前,记者被眼前的此情此景深深震撼。不禁感慨,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三个海岛折射了百年历史缩影,浓缩了百年时代风云。从抗日英勇救俘,到巾帼艰苦造塘,再到千亿产业航母,三个故事生动诠释了革命奉献精神、民族奋斗精神和时代追梦精神。征途漫漫奋斗不息,历尽艰辛矢志不渝,在党百年华诞之际,青年一辈应扛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旗帜,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中扬起奋斗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