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富:芳华虽逝 英雄不老

2019-07-30 06:39:44 浙江在线 记者 曾杨希 实习生 张慕昭

  浙江在线杭州7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实习生 张慕昭)英雄,应该是什么模样?

  93岁的衢州常山县老党员、退役军人胡兆富如此诠释:

  烽火岁月,他穿上戎装走上战场,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大小战役46次,救下无数战友,曾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26次立功授奖,包括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七次、二等功八次、三等功五次、四等功四次。

  和平年代,他隐藏功绩,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余年不改初心,只为治病救人。

  面对昔日荣誉,他始终保持谦虚。“我功是立了不少,但胜利是属于战友和群众。我只是被选出来的一个代表,我是人民的战士,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胡兆富说。

  7月29日,浙江省纪念建军92周年暨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上,胡兆富获得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芳华虽逝,英雄不老,他的精神将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微信图片_20190730110128.jpg

  7月29日,胡兆富身披表彰绶带。 胡兆富家人 供图  

  投身革命

  少年立下大志向

  1941年,日军在华夏大地横行,抗日的号角响彻天地。

  此时,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的胡兆富已经15岁了。少年时的他,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苦:从小家贫,父母早亡,姐姐远嫁他乡,只能靠给地主做工来养活自己,放牛、担水、种地,什么杂活都要做。

  当年5月的一天,日军进村扫荡,正在山上放牛的胡兆富躲过一劫。等他回村,才发现鲜血淋漓的尸体躺了一地,村里房子也被烧毁。眼前的场景让胡兆富握紧了拳头、愤怒满怀,立下“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的志向。

  他孤身进山,寻找游击队。摘野果、喝山泉,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地赶路,终于遇到了一支队伍。这是当时的泰宁抗日游击队,后来更名为八路军鲁南军区警备旅。

  就这样,一脸天真的少年胡兆富参加了革命队伍。那时,因个子小,头脑灵活,部队首长让他兼任卫生员。后来因作战英勇、能力突出,被提拔为卫生班班长。1946年,他在战场上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家国破碎、山河飘零,无数儿女将热血洒在战场上。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胡兆富的身影:

  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中,全连伤亡40多人,他在雨雪泥泞中把伤员救回。

  1947年6月的济宁战斗中,他在枪林弹雨中连续包扎90多名伤员。

  1948年的开封战斗中,他先后胸部、脑部负伤,仍坚持救出11名伤员。

  ……

  救死扶伤“平常事”,上阵拼杀亦有之。1948年3月,解放洛阳战斗打响。胡兆富所在的部队艰难推进,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班长与排长先后牺牲。战士没有指挥员,战场上就危险了。

  “我虽然是个救生员,但更是党支部委员。”在这个关键时刻,胡兆富挺身而出。他指挥着一个班攻下两个大地堡,最终赢得胜利,缴获武器若干。

  经此一役,胡兆富的档案里记上了一笔特等功。可提起这段传奇经历,胡兆富却摇摇头说:“这是责任,不值得去讲。”

微信图片_20190730094023.jpg

  胡兆富的军功章 图片来自“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救死扶伤

  退伍转业不转志

  救死扶伤、敬业奉献是胡兆富的生命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胡兆富收起军功章,封存了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和荣誉,但他本色依旧。

  1958年,应组织需求,他离开部队,转业到金华兰溪兰江冶炼厂的职工医院工作,继续治病救人。

  上世纪中期,血吸虫病在国内爆发。病人肝、脾受损,到了晚期,腹大如鼓却瘦骨嶙峋。常山县正是血吸虫病重灾区。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哪里有需要,我就要去哪里。”1963年,胡兆富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申请到当时位置偏远、条件恶劣的常山县工作。他拒绝了县里原本为他安排的防疫站站长一职,到常山县人民医院内科当了一名临床医生,“大城市和机关我都不愿意去,我愿意去偏远的地方,愿意在基层工作。”胡兆富说。

  在常山县人民医院,胡兆富以身作则、克己奉献,始终将百姓的生命放在首位。由于交通不便,他甚至会花上一天时间,徒步到距县城40多公里的地方给病人看病。有时碰到没钱治病的病人,他就自己垫付医药费。有时他结束工作往家赶,在半路接到了病人的新消息,便立刻掉头回医院……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20余年始终坚持如一。直到1985年离休,22年时间里,胡兆富始终奋战在救人一线,一天事假和病假都没有请过。

  “无私”与“奉献”,贯穿着胡兆富的一生。离休后,医院想高薪返聘他,胡兆富只象征性地收了1元钱的年薪。前些年还忙得动时,他还会在社区做义诊,给附近居民量血压、测血糖。

  如今胡兆富已到鲐背之年,依然心系家国。他在家中每天都会通过读报了解国家社会发展动态。“我老了,就想多活两年,要是能看到国家实现全面小康,我就心满意足了。”胡兆富说。

92481280bfca42909c39caa1a149f0b2.jpeg

  年轻时的胡兆富 (左) 图片来自“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以身作则

  子女心中的人生“灯塔”  

  封存的记忆今年7月才被打开,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摸排工作时,发现了胡兆富烽火岁月的赫赫战功。

  淡泊名利如他。胡兆富的二女儿胡玲说:“过去,我们家里人都只知道他是退役军人,具体战功我们也被蒙在鼓里。”

  一直以来,在家人的眼中,胡兆富就是个工作狂、大忙人。

  在胡玲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总是在医院忙碌,经常早出晚归,“我们没醒他就出门工作了,我们睡着他还没回家。甚至每年春节,他也是病人为先,常不回家过年。”

  面对女儿的“嗔怪”,胡兆富说:“人民养活我,党培养我。我不能有私心杂念。”

  胡玲坦言,由于父亲陪伴得少,自己一度与他并不亲近,还有些怕他。但因为一件事,她改变了想法。

  小学四五年级时,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痛。母亲将她送到医院,穿着白大褂的父亲诊断后,说她病得厉害,要留在医院观察。

  到了晚上,胡兆富让她睡在值班室,自己则去看顾别的病人。迷迷糊糊睡到天快亮时,父亲才出现。“他还是穿着那一身白大褂,交流中得知他一夜未眠。”胡玲说。

  胡玲肚子还没好,胡兆富便背她下楼。走到二楼拐角,他们迎面遇上一对四十来岁的男女。突然,女子朝胡兆富跪下,感谢他救了自己的父亲。对于那天,胡玲至今记忆犹新:“他把我从背上放下,赶忙蹲下扶起那个女子说‘不用谢,赶快去照顾你爸爸吧’。”

  这病人家属的“一跪”让胡玲深受震撼,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如此伟大。她心中也第一次燃起了“当医生”的理想火苗。

  “你的爸爸是个好医生!”从小到大,胡玲常常听到别人这样称赞胡兆富。这些肯定就像是助燃剂,让她心中那朵理想的火苗越燃越旺。

  以身作则,化身榜样。胡兆富以实际行动,培育了子女的好品行好作风。长大后,胡玲和姐姐都成了医务工作者,而弟弟在云南因见义勇为牺牲。

  “父亲是我们人生的灯塔。”胡玲说,在他们的人生中,父亲的奉献、坚韧和无私,始终为他们指引未来的路。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