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一任接着一任干 三门县“第一强村”八任书记的“治村秘籍”
2019年10月31日 12:12:3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林立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林立)“自主经营好,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我觉得出租比较好,目前村里的经营管理水平还不够”……10月24日下午,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村两委扩大会议在村部大楼举行,就城西村综合农贸市场的经营方式开展热烈讨论。

  参会者中,除了党员、村民代表等,还有一个的特殊“智囊团”。这个“智囊团”由城西村已经卸任的老书记组成,每次村里有大事要事商议,这个“智囊团”的成员都会视情况积极参与,出谋划策。

  自1957年第一任书记章正合上任,城西村先后有八任书记治村。这八任书记怀抱强村富民的初心,团结一致、相互接力,让城西村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三门县“第一强村”。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八任书记有何“治村秘籍”?记者来到当地,听八任书记讲述他们的治村往事。

  第一任书记章正合:“老黄牛”牵回老黄牛,解村民温饱之忧

  治村时间:1957年-1982年

  治村秘籍:搞好生产,让村民吃饱饭、吃好饭。

  治村故事:

  我是城西村第一任书记,有村民称呼我是“老黄牛”。我那个时代,村里一穷二白,提倡的是“以粮为纲”,我的第一目标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当时村里不少田地是旱地,于是我决定修三个水库,大年初一就领着大家开工建设。那时候,一切都要靠肩挑手扛,但一想到这样全村人能增收致富,我就充满干劲。除了修水库,我还努力抓生产。每天早上,我都比其他生产队队员提前半小时到地里干活,傍晚坚持最后一个走,有什么村务需要开会,我就放到晚上。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1962年,我们城西村被评为台州地区“农业生产标兵”,我去临海领回了重奖——一头大黄牛,当时全县闻名。

  除了让村民吃得饱,我还要让村民吃得好。我开动脑筋,在村里开办了蜊灰厂、打岩场、拉车队,增加村集体收入。响应上级号召,我又动员村民种桑养蚕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不过我任内最大的动作还是在1972年开办翻身五金厂,这是当时全县第一个村办集体企业,主要为县里的变压器厂提供配件。

  随着大家的口袋渐渐鼓起来,村里出现不良之风的苗头:部分村民参与赌博。为此,我带头立下铁律,这让村里的风气逐渐好转。如今62年过去,“赌博有罪,游街倒霉”这句话在村里依然耳熟能详。

  第二任书记金积贵:沐浴改革春风,开启工业化之路

  治村时间:1982年-1985年

  治村秘籍:打好产业基础,搞活经济富民。

  治村故事:

  章正合书记任职时,我是村里的民兵连长。看到老书记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我深受感染。上任后,我问自己,能在他的基础上做些什么?

  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感觉到,村民要真正富起来,光靠搞农业是不行的,必须培育产业,把经济搞活。看到当时变压器的强大市场需求,我把老书记创办的集体五金厂改造升级成变压器配件厂,为三门变压器厂等提供配件。考虑到城西村地处城区的区位优势,我还提出和县工商局联营创办全县首个村级联办的农贸市场,为城区提供农贸物资。由此,城西村开启由农业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不过,对于农业发展,我也没放松。我觉得,如果只种植小麦、番薯等粮食作物,生产价值太低,便进行调研,最终决定发动群众改种附加值高的柑橘等经济作物,还创办了罐头厂、饮料厂,在村里建起一条完整的经济作物的产业链。

  第三任书记章以齐: 村里来了“智多星”,无中生有谋发展

  治村时间:1985年-1988年

  治村秘籍: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让百姓富起来。

  治村故事:

  我是从部队转业后回村里当书记的,当时只有33岁,是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在我的任上,老书记章正合办的蜊灰厂、打岩场、拉车队已经式微,虽然金积贵书记创办的变压器配件厂发展的不错,但我希望自己能有新作为,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让百姓真正富起来。

  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建筑用砖需求大于供给,而村里有座山正好有石灰石成分,于是我牵头开办免烧砖厂。我想着,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把可以把山上腾出的土地调整为宅基地,解决部分村民建房用地紧张的问题。免烧砖厂开办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5万。虽然后来因为政府规划,腾出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城关中学,我又在山的东面开辟出宅基地,为几十户村民解决了住房问题。

  为了让村民可以定期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我决定建立固定的分红制度。1986年年底,城西村村民有了史上第一次分红,每个村民都分到了100多块钱红利,大家都很高兴,要知道,当时猪肉只要一块钱一斤,我也很有成就感。

  第四任书记叶加法:做好“加减法”,建设亿元村

  治村时间:1988年-2005年

  治村秘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治村故事:

  第一任书记章正合在任时,我是生产队长,还在他创办的五金厂里当销售员。村里这些年一步步的发展,我都看在眼里,所以当上书记后,我心里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觉得必须把前几任书记留下的事业办得更好。

  我一方面引进技术、人才,对第二任书记金积贵创办的罐头厂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扩建壮大农贸市场,增加副食品售卖区,搞活市场。90年代起,车子越来越多,而我们村就在县城西大门,我觉得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经过调研后,我们办起了三门县首家“村办加油站”,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租给中石化台州分公司经营。在我们的村办企业中,三门变压器配件厂无疑是龙头企业,它关系着整个村集体经济的繁荣。我引进人才搞技改、扩厂房、增设备,1989年产值超过500万元,成为全县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在我任内,变压器配件厂成长为培养村级创业者的“黄埔军校”,不少人跳出来创办相关上下游企业,全村工商企业从1家增加到25家,从业者600多人,全村劳动力半数以上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我们村光荣成为全县首个“亿元村”。

  有人戏称我是“加减书记”,“加”指的是我推进村里经济大踏步前进,为村民争取更多福利,“减”指的减少社会矛盾。我在任内推行“退休制”,男的满55周岁、女的50周岁,每年能领到退休金,6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费旅游、一次健康体检、一顿团圆饭。1998年,我还规划建设90多套小康楼,后来陆续分给村民,解决村里住房问题。但1996年,小女儿想在村里买宅基地建房,我却拒绝了。在我眼里,这些都理所应当,作为书记,廉洁奉公是基本要求。 

  第五任书记章宏将:带头先拆自家房,套房建好村民住

  治村时间:2005年-2011年

  治村秘籍:为村里多做工作,为村民谋福利。

  治村故事:

  第四任书记叶加法在任时,我和他密切配合,当了四届村主任。经过90年代以来的十几年发展,村里的底子已经比较厚了,我想着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把各项工作干好,提升村民的福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分户之后,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于是,我开启了套房建设计划,建设完成16间街面房和32套套房并分配给村民,还规划好108套套房建设。这是我任内牵头的最主要民生项目。

  因为县里城市化需要,平安路和上洋路交界的100余间民房需要拆除。这其中,有我自己的住房3间,兄弟住房5间。我带头拆了自己家的房子,但妻子不理解,兄弟不答应。白天我走家串户做村民工作,晚上,我又回家做家人的工作,终于感动了家里人,也说服了村民。我也因此有了个绰号,叫“自拆书记”。 

  第六任书记章宏军:让利让地让贤,只为发展有后劲

  治村时间:2011年-2013年

  治村秘籍:为村民办实事,把房子分到家。

  治村故事:

  和章宏将书记一样,我也在第四任叶加法书记任上做过3年的村主任,还在第五任章宏将书记任上做过6年的村主任。在他俩的治理下,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我想着,自己也要继续为村民干实事,提升村民的获得感。

  我上任后,把老书记规划的108套套房正式建成,但村里人多房少,如何分配成为一大难点。为此,我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花了5个月,终于定下一个大家广泛接受的分配方案。虽然我也有资格分到一套房,但我放弃了,我知道,一些群众住房困难比我更大。

  有人称我为“三让书记”,因为我不仅让了房子的利,还让地让贤。2011年,为了配合三门老西站的搬迁,我全力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还将城西停车场6亩集体土地和老西站区块一起公开出让,这样一来,村里获得土地出让金1800余万元。平时工作时,我常带着年轻人一起干,其中就包括章平、章以家等。当了一届书记,我主动让贤,把位置留给年轻人。

  第七任书记章平:发展有妙招,改出新天地

  治村时间:2013年-2017年

  治村秘籍:壮大集体经济,为百姓干实事。

  治村故事:

  章宏军书记在任时,我是村民代表,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上任后,我便开始了“三大改革”。

  首先是对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2014年,我牵头核实了村集体资产,按照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股改方案,实行股权量化,全村455户在册人口公平公正地拥有村级股权,全村老少关注村发展的心牢牢拴在了一起。2016年,我又对第四任书记建造的“村办加油站”进行经营模式改革。从年租金27万终结合同。我牵头与中石化台州分公司协商10余次,将租赁模式改为合作经营,双方各占股权50%,当年增加城西村集体经济收入360万元。最后,我又对第二任书记兴建、第四任书记扩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共投资900多万元,建成6000多平米的三层钢混结构的城西综合农贸市场。

  因为这三件大事,我被大家称为“三改书记”。

  第八任书记章以家:以村为家拼命干,开启发展新征程

  治村时间:2017年至今

  治村秘籍:提升分红能力,让村民过上富强美的生活。

  治村故事:

  转眼,我当书记已有两年了。在我任上,城西村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2018年,城西村、山陈村、谢家村合并为新的城西村,人口增加了近一倍,达2160人,成为全县第一个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挂牌的村。

  “新城西”诞生了,我思索着,如何将“老城西”精神传承下去,带领新的村两委继续奋斗。今年庆祝“七一”建党98周年之际,我和街道合作,集中推出城西村“八任书记同台话初心”主题党课,组织了机关党员、原40个村党组织书记等接受现场教育。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另一方面,我继续践行城西村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传统,推进村里的各项工作。2015年城西综合农贸市场改建时,没有办出土地证和房产证,我完成了两证的补办手续,这样市场就可以出租或自主经营,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近三百万。与此同时,我多方协调、争取政策,扩建了县里落地在村里的岭上公墓,让本村过世的老人也可以在这里入土为安,解决了他们的“百年之忧”。

  因为心脏做过手术,现在我的胸口安了8个支架,村民说我是“拼命书记”。虽然当书记有时挺忙挺累,但看着我们城西村一天比一天更好,我觉得一切都值。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村民;书记;三门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