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系列报道④

共产党来了就有好生活了!探寻浙北红色沃土上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6-16 10:42:5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叶海 牟嘉 实习记者 董沈涛

  编者按: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伟大,中国人民从觉醒到奋进。

  建党百年之际,浙江在线在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特别策划推出《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系列报道。进山村、上海岛,我们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港口、下车间,我们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阶段,或是热血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一往无前的新时代,总有光芒在引领着我们。

  在这里,见证坚守信仰的力量,重温追逐梦想的努力。

   

  为取得最佳观看效果,请选择4K画质,手机建议横屏观看

浙江在线记者 叶海 牟嘉 实习记者 董沈涛 发自湖州

  湖州长兴,地处浙江最北,与江苏和安徽交界,三面环山,尤其是长兴县城往西多为山区。在这高低起伏之间,一个个村落和建筑顺着地势错落分布,其中就有着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革命旧址群。

  2021年4月,浙江在线“穿越百年的追寻——720°VR记录红色梦想”采访组来到湖州。从杭长高速的煤山南出口驶出,沿着乡间小道一直西行,一片苍翠欲滴的毛竹林后面,古树掩映之下可见一座白墙黑瓦的宅院。虽然墙体有些斑驳,但发生在这座沈家大院的故事,却是浙北山村那段令人心潮澎湃历史的开始。

  “共产党来了,就有好生活了!”

  70多年前的一天,身着新四军军装的战士们踩着草鞋,背着行囊,借着茂密树影的掩护,一个个飞速地穿过竹林,轻手轻脚地推开沈家大院的大门。

  “那是粟裕将军的部队来了!”93岁的沈金伦当时就住在这座大院最外一进的房间,但直到好多天后,他才知道一个屋檐下碰到的这几个总是笑眯眯但话不多的“新房客”原来是新四军战士。

  1943年,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挺进到郎溪、广德、长兴一带作战。1945年1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主力在长兴槐坎仰峰岕与新四军十六旅会师,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沈家大院就是当时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随后,苏浙军区在长兴北部温塘村举行成立大会,会址即现在的苏浙军区纪念馆。从这时开始,浙江敌后抗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那时候他们自己粮食也蛮紧张的,但是每天很早就把4个馒头送到这里给我们吃。到了稻谷成熟的时候,粟裕将军又带着一帮战士来帮我们收割。”战士们的一举一动,长兴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一段改编过的歌谣也在当地村民口中传唱: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几个月后,得知部队要奉命北撤时,村民们纷纷自发帮战士们搬送物资,一路送行。“多亏新四军的到来,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仰峰村村民侯汉忠的父亲当时就是沈家大院的长工,他从父亲那听说了粟裕将军和新四军在长兴的故事,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和沈金伦都反复提到的这句话,“共产党来了,就有好生活了!”

  离仰峰村不远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里,一拨又一拨的访客带着鲜花来瞻仰粟裕将军,来聆听新四军的故事,感受这些让老百姓们念念不忘、口口相传的片段。

  “为了搞好生产,为了让村民吃饱饭,这不是资本主义。”

  为了过上好生活,在干部的带领下,长兴和平镇狄家㘰村的村民们咬咬牙,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从狄家㘰村村口到古粮仓,一路上听到的只有西苕溪上的流水声,谁都想不到,这座安静的浙北小村在40多年前会生出这般惊天动地的创举。

  1979年下半年,因气候恶劣,36亩油菜地中有一半歉收,解决温饱成了全村人的头等大事。时任狄家㘰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的徐预勤总是拄着锄头蹲在田边,叭嗒叭嗒抽闷烟。

  “人家能搞‘包产到户’,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呢?”从收音机听到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后,徐预群约上第二生产队的几户社员代表,到队里的仓库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做出了一个“分田到户”的决定,“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仓库并不大,就是一个堆放粮食的普通平房。从徐预群如今的家走到这里其实就短短几步路,但对当时的徐预群和狄家㘰村民们来说,踏上这一步需要勇气。

  “为了搞好生产,为了让村民吃饱饭,这不是资本主义。”所在公社党委书记宋忠孝听了汇报后,明确表示支持,这给徐预勤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二年,狄家㘰村的油菜产油量足足翻了三倍之多,当地村民们从“没有油吃”到“吃不完”,大家都乐开了花。

  站在当年秘密会议的仓库门口,徐预勤向浙江在线记者们提及此事,庆幸当年自己冒险作出这个决定,他的语调不由地提高了几分,生出几许豪迈。

  狄家㘰村的尝试探索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浙江星火燎原,农村改革的序幕也由此掀开。

  从仓库秘密会议往后的四十年来,狄家㘰村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钱建良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如今村里正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带领民众走乡村振兴的道路,让村民们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绕着整个狄家㘰村一圈走下来,每隔几步就是一幢幢平实精致的小洋楼,或是一座座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庭院,路上遇到的每一位村民也都是笑脸盈盈,美好的生活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看到自己对接联系的项目一天天建起来,心里蛮欣慰的。”

  吃得好了,住得好了,让狄家㘰村的村民们更开心的是,离家不远的长兴图影还建起了旅游度假区,开上私家车一脚油门就能到太湖古镇欣赏烟花表演和水上项目,或是走进动物世界与来自各地的动物来个亲密接触。

  一走进这座占地1万多亩、总投资超过250亿元的庞大主题乐园,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神奇的天地。踩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兴冲冲地到一个个网红景点前去“打卡”拍照。

  从太湖龙之梦乐园到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之间,大约10多分钟的车程。在长兴当地各个业务部门的全力对接和贴身服务下,这一浙商回归项目在建设和发展中一点都没有“距离感”。

  从2015年项目引进到2016年动工,再到现在的部分对外开放,每一步都有长兴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太湖图影项目推进办主任陈峰被派驻服务大项目已经有6年了,开例会报情况、跑工地看进度、跑部门做沟通,他对接联系包括太湖古镇酒店等多个大项目。“只有每天实打实地去跑现场、看进度,心里才有底。看到自己对接联系的项目一天天建起来,心里蛮欣慰的。”

  去年9月,太湖龙之梦项目工地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8名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党员干部成为这个党支部主干成员,并常驻到各个子项目一线。更多的陈峰们来到了这里,成为这些项目不断推进背后的人。

  对于因项目进行了异地搬迁的陈湾、碧岩两村的村民来说,最开始的迷茫和不确定如今早已烟消云散,这个项目给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里的年轻人以往都跑到外地打工,现在他们纷纷回来到家门口的乐园里上班了。

  其实,这一文旅大项目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长兴据此提出了一个全域旅游的“龙腾”计划——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龙头,充分发挥其溢出效应,带动长兴全域旅游腾飞发展,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

  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旁就是图影湿地公园,站在旁边闻着草木在春天的阳光下生长的味道,看飞鸟不时半空翱翔或踩着水面掠过,耳旁是南太湖吹来的风刮过树叶带来的沙沙声,对生活、工作乃至投资落地在这的人们着实心生艳羡。

  寻访感悟:

  共产党能带来好日子。无论是在新四军革命旧址群里,还是在狄家㘰村那座秘密会议的仓库前,或者是主题乐园的打卡点上,这句话总是不断出现,也被反复验证。

  采访90多岁的沈金伦和70多岁的徐预勤时,听他们带着浓厚乡音的回忆,那些我们所陌生的历史不断被翻动,也带出各种火热的片断,更让我们感激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那一幕幕振奋人心的画面,不仅仅留在我们这一趟寻访的过程中,也会铭记大家的心间,成为前行的动力。


编辑: 黄咏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