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商网3月3日消息(实习记者 南希 记者 谭晓锋)2月2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联合宣布停收异地汇款、跨行转账手续费,相应政策也都一一落地浙江,开始执行。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认为,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响应中央普惠金融政策。
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耀的更多是大众百姓,而实体经济的融资冬天还没有过去。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渠道狭窄等困境一直让企业望洋兴叹。
在吴越大地上,浙江各家银行纷纷通过创新融资渠道和模式,"锱铢必究”地一分一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尽力减轻经济腾飞翅膀上的负担。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引导着"十三五”开局年各行各业政策的着力点。中国经济瞭望塔的浙江在过去的一年里前瞻性地遥望到中央经济风向,同时在五大任务提出后立刻反应,积极落地。
千亿融资服务助企业轻装上阵
中信银行等携手与绍兴市柯桥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签约,着力打造"柯桥模式”
2015年,中信银行实施"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战略,全力增加对浙江的资金投放量。依托"全牌照”优势,中信银行打通境内外各类市场,为浙江省企业综合融资2000多亿元,是常规贷款投放的16倍多。同时,中信银行联合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了"柯桥模式”,签署三年融资300亿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50亿私募债+40亿中期票据+20亿定向债”的组合发债方案已成功实施,柯桥国资的50亿元私募债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私募债。
在"小商品王国”,中信银行也义乌国资中心成功实施了"40亿中期票据+58亿短期融资券+11亿公司债”的组合融资,被称为"义乌模式”,其中,40亿元中期票据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国企中票项目。
招行工作人员告诉浙江在线记者,2015年招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在浙江全省(不含宁波、温州地区)全年累计承销债券31期、173亿元。
"我们为某国企发行了40亿元的永续债,不仅补充了他们公司的日常营运资金,又置换了公司银行借款,降低财务成本,满足了他们公司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永续债可以计入所有者权益,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因此降低了不少。”
扩大有效供给唤醒农村"睡美人”
春节前夕《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被视为房产"去库存”的又一个新起点。据报道,已有工行、农行、中行、邮储、光大、浙商等6家银行在杭州落地了这一政策,但对客户身份的要求十分严格,同时首套房贷款利率浮动不大,普遍为9.5折。
虽然房贷政策化冰解冻尚待时日,但并不妨碍各家银行从另一方面"曲线救国”。
2015年3月起,农行浙江省分行在杭州、温州、舟山、湖州、台州、金华等地陆续开展公积金转商业贷款,根据浙江在线记者获取的数据看,不到一年时间,农行已累放近4000人购房贷款金额达25亿多元。同时该行推出"农民安家贷”产品,支持更多农民进城购房,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农民购房有效需求,消化浙江房产库存,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一圆"城市主人”梦。
此外,为了让农民不仅能"安居”,更能"乐业”,浙江各家银行针对农村"沉睡”已久的各项权益出台了因地制宜的创新产品。
针对农村抵押担保老大难的困境,邮储银行创新"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五大合作平台,引入多方力量共同发力。截至2015年末,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85亿元,同比增长26.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桐乡市政府及保险机构签署协议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农行浙江省分行在"三农”融资模式创新上也大有作为。2015年9月底,该行与省发改委、桐乡市人民政府及保险机构共同推出"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这一创新融资手段旨在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股权、房屋所有权。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桐乡市农村"三权”贷款试点最高可达50万,为村民充分利用沉淀资产,解决资金短缺提供了可靠途径。
家住嘉兴桐乡钱家埭村的钱宏亮是从事毛皮生意的经营户,随着2015年毛皮产品销售旺季的来临,建在村里的工厂急需扩大生产,资金便出现了暂时短缺。得知钱家埭村被确定为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村后,他马上提出了贷款申请,成功贷出了50万元。"这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除了盘活沉睡资产外,杭州各家银行也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竭力扶贫帮困。
以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为例,截止2015年12月末,该行已为扶贫帮困累计捐资6000余万元。中信银行杭州分行的扶贫帮困并非"撒胡椒面”似的只管投钱、不问效果。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特困农户,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对家中有劳力的低收入农户,一起商讨家庭增收途径,有的资助其承包茶园、竹林和发展高山蔬菜,有的帮其养猪、养羊,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个性化帮扶,更重要的是通过帮扶产业开发、技能培训、设施建设等,帮助低收入农户提升持续增产增收的能力。
拔苗"惯性贷款”助长小微企业
各家银行正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绿色项目建设支持
对钢铁、水泥等过剩产业的"惯性贷款”一方面加剧了信贷资源的不平衡,使得新兴绿色行业得不到充足资金,另一方面加剧落后产业的供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减少甚至拒绝这些大型企业的贷款,对我们而言是走出‘安逸窝’。”一位银行从业者向浙江在线记者坦言,"就像新闻上说的,是要有‘壮士扼腕’的勇气。”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改善经济环境,浙江各家银行在两个"五年计划”之交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大胆试验,尝试摆脱"贷款惯性”,配合中央加快"代谢”僵尸企业,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浙江在线记者获悉,邮储银行将积极响应中央去产能政策:"我们对违反环保、安监等风险项目施行‘一票否决制’。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尤其是矿产资源采掘项目。”据了解,邮储银行今年将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
浙江是小微企业大省,全省小微企业数占所有企业数的97.5%,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群体。如何在金融方面浇灌、保护这一片幼苗,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在线通”贷款申请和结算业务,"动动鼠标,足不出户就能申请贷款了。”农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么一组数据:自"在线通”业务推出以来,累计服务浙江小微企业近1万户,响应线上贷款申请15.13亿元。除了便捷,"在线通”通过利率和结算优惠为小微企业让利近20亿元。
此外,农行工作人员还向浙江在线记者透露,他们推出的"保兑仓”业务也是精准发力,针对小微企业。仅仅这一项业务就为某一核心企业的143家下游小微企业提供授信3.5亿元。此外,还为其他核心企业上游的138家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和发票融资20.6亿元。
2015年底,省农行创新出台"特色小镇贷”,满足全省首批37家特色小镇区内基础设施、旅游开发等贷款需求。该项目计划三年投资2400亿元,预计2017年可实现税收收入190亿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