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小镇是在一块半闲置的土地上改建而成,目前已落户创业项目590余个。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5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胡芸)在浙江杭州仓前古街,杭州粮食公司12幢昔日用来储存粮食的粮仓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2014年,杭州按照“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理念,进行低效土地再开发。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已建成承载梦想、孕育创业“种子”的梦想小镇,这里成为了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及创新资本居高地,也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从2015年3月28日开园至今,梦想小镇已入驻创业项目590余个,集聚投资机构和各类基金211家、管理资本442亿元。
从半闲置的粮仓,到创业“良仓”,仓前这块土地实现华丽转身,是浙江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一个缩影。
今天,浙江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现场会在杭州召开,为下一步浙江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总结经验,并作出新部署。
特色小镇把鸡肋土地变黄金地
低效用地涌现70多个众创空间
3月28日,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度过了一周岁的生日。一年多来,梦想小镇亮出了一份令人称羡的成绩单。小镇目前已累计引进孵化平台15家,落户创业项目590余个,集聚投资机构和各类基金211家、管理资本442亿元,小镇内69家优秀创业项目获百万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5.7亿元。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梦想小镇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样板。
然而,让你意想不到的是,梦想小镇却是在一块半闲置的土地上改建而起的。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说,梦想小镇创新性地提出按照“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理念进行低效用地再开发,在保留原有的水泥厂、老街、水田等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对道路、绿化、水体进行综合整治,营造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时,对存量空间按照互联网创业的要求进行改造提升,为“梦想镇民”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以及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配套。
以梦想小镇为例,杭州走出了一条破解要素制约瓶颈,实现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杭州9个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有6个是建在低效土地上。特色小镇让这些土地实现华丽转身。上城区通过仓库更新、厂房农居改造、历史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等方式,打造面积约2000亩、4A级景区标准的山南基金小镇,进驻基金投资机构和各类金融企业239家。低效用地上还涌现出70多个众创空间,其中14个成为首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占全国十分之一。
“去年全市批准具体建设项目用地7.28万亩,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中存量土地的占比上升到65%,成为土地供应的绝对主流。”杭州市副市长项永丹说,去年,杭州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前一年度增加了7.9%,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成为经济社会最有活力的新兴平台,“基于土地要素的科学供给,助力杭州实现GDP增幅达到8.6%,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由双流水泥厂改造而成的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资料图
浙江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还要再开发低效用地8万亩以上
杭州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成绩是浙江的缩影。2013年以来,浙江全省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3872个、面积15万亩。
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形条件下,浙江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铁雄说,今年浙江要力争开发利用低效用地8万亩以上。
全省城镇低效用地中,近一半是工业用地,是再开发工作的“主战场”。
在三年多的实践中,浙江城镇低效用地主要有“退二优二”型、“退二进三”型、成片开发型、提高效率型、行业整治型、立体综合开发型等六类。
“最近,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省发改委等5部门出台了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文件,对新产业新业态进行差别化用地保障。用足、用好这些支持政策十分关键。”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政策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专门给予了倾斜,比如,对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兴办众创空间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内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相继实施了“三改一拆”、空间换地、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底,全省单位建设用地产出GDP达到22.4万元/亩,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步,浙江还要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要加快旧城镇、城中村再开发,全面开展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浙江将发挥土地的硬约束作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摸清企业情况,制定企业培育名录,确定要素保障的优先次序,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使用税征管政策,奖优劣汰。同时,还将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规范透明交易,促进地尽其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