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打出系列组合拳,探索出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提交了一份“浙江答卷”。
改革的“加减法”
告别“黑金刚”,变身“绿巨人”。去年10月,浙江省环保集团成立,组建环保集团的是之前刚刚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杭钢集团,浙江黑色金属冶炼业的龙头老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浙江着力做好改革的“加减法”。
去年,我省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我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5年压减目标任务数已在1年内完成。
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成立省级“僵尸企业”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的通知》和《推进企业破产审判重点工作及任务分工方案》,建立由省高院、省经信委等20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省级“僵尸企业”处置府院联动机制,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推动破产重整后的企业尽快盘活重生、破产清算后的企业尽快市场出清。
提前两年完成商品房去库存目标任务,全省新建商品房可售房源消化周期11.7个月……回顾去年浙江房地产去库存,这些数据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减下去的还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记者从浙江银监局获悉,截至去年末,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776.9亿元,比年初减少31.59亿元;不良贷款率2.17%,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这是我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
加上来的又是什么?去年我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
新动能加速形成的同时,过剩产能化解力度不减,在加减之间,浙江逐步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
企业的“暖心剂”
“最多跑一次”——这个当前浙江正在全力推进的改革,在全国两会上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呼声一直很高。我省在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
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继续削减行政事业性收费,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我省加快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
日前,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已梳理公布首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40961项。
我省去年还制定了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两批降成本政策,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在此基础上,全省11个市和部分县(市、区)也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减负降本政策。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生活服务业税负下降27.21%;营改增累计减税362.68亿元,其中5月至12月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等四大试点行业减税66.11亿元,税负下降11.59%。
民生为本,企业为基。
我省去年出台的第二批降成本政策中,明确暂停征收1994年起征收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这是对去年上半年首批降本举措的又一次升级。
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企业成本上升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提振。
发展的“健身操”
今年,我省提出“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日前,《绍兴市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案》出台,明确66项工作任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抓手,纵深推进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方面,将积极开展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加快淘汰改造落后产能企业300家,整治和淘汰“低小散”问题突出企业(作坊)2000家;加快推进印染产业跃型提升,基本完成化工企业整治。
浙江经济先发,一些传统产业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绍兴的试点就是探索。
咬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放松,不为一时的速度起落而动摇改革决心。各地干部群众明白,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阵痛,是为了明天更加健康的发展。
浙江在做好改革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更做好发展的“健身操”,打好组合拳,努力补短板,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我省积极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六大短板,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浙江不断“强身健体”,行稳致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