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新媒体时代如何阅读 把读书会搬进朋友圈
2017年03月19日 08:34:3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李月红

  浙江在线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月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在网络空间里,搜索这样的名言警句并不难。但难得的是,一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干部,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年坚持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系统整理编发警句,与友人分享交流,真正把虚拟空间的“工作圈”“生活圈”营造成了一个“学习圈”“网红圈”,被微信一众好友圈粉称赞为“每日打卡学习”,最多时单篇获得数百次点赞评论。

  把读书会搬进朋友圈,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生动体现。上个月,这个“微信朋友圈点评”结集亮相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晓光编著的新书《大智慧》甫一上市,一万册销售一空,现正再版加印。

  一名党员应该有怎样的“朋友圈”?如何善用“朋友圈”等新媒体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翻翻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们一种新的启示。

  朋友圈赴“心灵之约”

  看书前,先得介绍下作者杨晓光。部队转业后,他一直在省级机关工作。杨晓光爱读书,工作之余,他写作出版的廉政散文《大道行》,发行量达15万多册;《国(境)外财产申报制度比较研究》成为国内较早系统研究国(境)外财产申报制度的专著;由他与戴震华作词的《劳动托起中国梦》,成为去年中央电视台五一晚会的主题歌。

  2012年前后,“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工具开始流行。杨晓光也赶了一回时髦,加了微信。在他的朋友圈里,有不少是在各个行业卓有建树者,其中不乏受人尊敬的饱学之士。慢慢地,他发现朋友圈里聚集的多为志同道合的各界友人。有时候,好友发一些向上向善的“心灵鸡汤”,他从中受到不少启迪。

  “习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和善读书。能不能把自己的读书会搬进朋友圈呢?”受微信朋友圈启发,结合个人工作和爱好,杨晓光有了新的想法:读书其实就是交朋友,在虚拟空间里,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共同进步,这种“心灵之约”十分有意义。

  一开始,他试着选择一位历史名人的十句经典分享到朋友圈。没想到,这些经典名句发出后,获得众多点赞和跟帖。有了微友们的鼓励,杨晓光每天下班回家多了一项任务:每天选择一位我国历史名人,取其十句经典名句。为此,查阅书籍、搜集材料、去粗取精、认真筛选,准备好接下来要编发的名人经典名句,成了他每天要做的事,也成了乐趣。这样坚持了半年时间,不知不觉积累了100多位名人先哲的1000多句名言。

  风清气正点赞群贤

  翻开这本306页的新书,你可以触摸到一个党员干部朋友圈的真实温度——

  他们热爱读书。100多位中国文化名人中,上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晏子、老子等,下至近现代的鲁迅、李大钊、方志敏等。每一篇的交流数至少在20条以上,有人学习点赞,有人认真点评。

  他们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杨晓光编发“书圣”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等名言,微友“江南春早”留言:“一篇《兰亭集序》,全是君子风。”杨晓光编发唐朝诗人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经典诗句,微友“忠海”第一个回复:“无论言物寄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境都是不足取的。我们要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末尾,跟上一个小拳头图标以示努力之意。

  他们有炽热的家国情怀。杨晓光编发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的经典名言,微友“童年”最喜欢“才者,德之治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留言“德才兼具为圣人,德高才次为君子,吾当仰圣人之贤而行君子之风”;杨晓光编发共产党人方志敏的豪言壮语,微友纷纷留言“先烈如是,我辈怎样”“他的坚毅,是信仰的写照”“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失去了方向”……

  “重读这些经典名句,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与友人自我鞭策共同进步。”杨晓光说,这些点评,或与古人对话,或与微友切磋。有的深沉,有的活泼;有的老辣,有的清新。读这些帖子,既是一种知识的拓展,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精彩之处,往往让人拍案叫绝,受益匪浅。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要善待、善用‘朋友圈’等新媒体,让更多朋友圈成为学习圈,是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主题出版的重要方向。”该社总编辑叶国斌告诉记者。

  这样的思考基于三点认识: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朋友圈”等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二是微信的普及,令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读书,客观上减少了思考、阅读和求知的时间;三是微信、微博中的负能量、虚假消息更容易呈病毒式传播,混淆公众视听造成危害。

  也因此,关注微信微博,如何用正能量的信息占领这个新媒体阵地,是叶国斌一直在思考的出版方向。巧合的是,他对杨晓光编发的这些经典名句也会追着看,碰上有感悟的也会评论几句,遇到同在这个圈的好友,他们还会在评论中继续交流碰撞,不亦乐乎。

  两年多坚持下来,看着好友的朋友圈成了“网红圈”,其中一位好友建议能否公开出版这个微信圈里的经典名句及点评。这个建议得到杨晓光的认可,也被出版社作为好选题而列入出版计划。这样,能让更多的网友看到浅阅读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这样学习,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看到新时期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该有怎样的“朋友圈”。

  3年前,经作者授权,浙江人民出版社开始筹备出版事宜。版式,借鉴微信元素,让读者感受到手机阅读的亲切感;内容,请画家作画,增添名人的民间想象,画家范曾等欣然手书警句墨宝;同时,考虑到朋友圈的半私密性,征得每个人同意后,对圈中好友的头像及网名进行技术处理,头像统一采取有版权的摄影作品代替。

  “要让主题出版跟上时代阅读习惯,跟上思想阵地的变化。”叶国斌介绍说,近年来,该社还出版了“口袋读本”:由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主编的“三读丛书 开卷有益”,紧跟主题,短小精悍,贴近实际,深受党员干部喜爱;迎接G20杭州峰会而出版的《杭州印象》《杭州人手册》,配上影像,扫一扫二维码,杭州美景即刻呈现;通过网络众筹方式即将出版的《新诗百年诗抄》,约请FM104.5、浙江之声的美女帅哥主播进行朗诵,一册在手,既可看书,也可听诗!

  “熟读经典三千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叶国斌认为,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热播,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这也正是《大智慧》畅销的重要原因。接下来,该社还将继续出版“(外国版)百位名人十句经典”等系列丛书,并陆续推出朗诵二维码等多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党员干部主动发声,传递正能量,点亮心中的火,照亮前方的路。

责任编辑: 吴盈秋

标签: 读书;大智慧;党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