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5年生存率从9%到20%:当大肠癌遇上MDT
2017年05月08日 10:52:2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刘月

  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刘月)5月5日至7日,2017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千名专家围绕“结直肠癌多学科个体化综合诊治和MDT规范推广”展开讨论。

  大肠癌,医学上称为结直肠癌。据悉,结直肠癌在全国恶性肿瘤发病排名第5,每年新发病例约37.63万,死亡病例19.10万。近年来,浙江、上海等地的大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

  “结直肠癌的整个治疗格局和思路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多学科诊疗的介入。”提及结直肠癌在治疗方面的发展与突破,浙医二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浙医二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专家袁瑛这样说。

  早在十年前,浙医二院就组建了结直肠癌的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包含内科、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专家。10年间,袁瑛深深体会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从最早的单兵作战到现在的团队作战,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明显改变了。这种治疗模式的改变,最终受益的是患者。患者的诊断率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的延长。”

  什么是多学科诊疗?是否就是几个专家坐在一起,跟往常每个医院都在开展的疑难病例讨论一样呢?

  袁瑛的答案是否定的。

  “MDT的精髓就是三个固定。”袁瑛告诉记者,所谓“三个固定”,就是一些相对固定的专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讨论,形成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然后执行。

  “我们医生也在长期临床的配合中达到一种默契。比如外科医生也会了解,内科现在有哪些药物,什么样的情况是要教给你们内科医生先去治疗,什么样的情况我外科医生该出手。”

  袁瑛说,团队始终坚持专业人说专业话,专业人做专业事。“一个外科专家再强,也不能代替内科医生来定方案;一个内科医生再有经验,也不能代替外科医生来决定这个病人是适合手术还是不适合手术。”袁瑛表示,多学科诊疗模式避免了仅有专科医师诊治可能带来的过度治疗或不足,让患者尽可能走上一条正确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的道路。

  结直肠癌的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浙医二院肿瘤外科主任丁克峰指出,在诊断原发癌同时或6个月内,约25%-30%的病人发生肝转移,50%-75%的病人在晚期均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MDT显著改善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丁克峰说,有了多学科诊疗模式,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9%增加到20%。

  “药物的发展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袁瑛介绍说,目前结直肠癌的化疗药有三大类,此前在国内已上市的可用靶向药有两大类,均为静脉用药。庆幸的是,肠癌领域的第一个口服靶向药已于今年5月6日在中国上市。

  袁瑛表示,新上市的药物,一方面因为是口服药比较方便,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多靶点的药物,既抑制了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的问题,也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这也让我们肠癌药物治疗变得越来越丰富,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 蒋敏华

标签: 直肠癌;肠癌;治疗;学科;诊疗;内科医生;外科医生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