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北京5月15日电(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5月15日,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落下帷幕。
作为身在现场的浙江记者,在感受盛会的同时,最关注的无疑是浙江究竟能从这场盛会中获得怎样的机遇?又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展开的新阶段?从习主席开幕式主旨演讲,到圆桌峰会致辞,再到记者会上的主要成果介绍,记者从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多个层面,为浙江企业梳理出一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机遇清单”。
贸易关键词
进口展会、自贸协定
“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无论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还是在出席记者会介绍高峰论坛主要成果时,习主席均强调了这句话。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工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从国家到我省都越来越重视进口。”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说,在进口展会方面浙江起步早、经验多,目前关于进口展会有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等,更有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等进口平台,浙江的跨境电商进口在品类、效率、范围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的进口博览会必定会集聚已有进口展会的各项资源,甚至有可能就在已有的成熟载体上举办,从进口采购商、渠道商到整个进口消费市场,浙江的机会不可谓不大。”
习主席还讲到,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据了解,当前,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世界经贸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也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签订了自贸协定,大幅降低了贸易成本和流通费用,促进了双边贸易发展。面对这份“礼包”,善于发掘新市场的浙江企业,应尽早布局这些沿线国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中国同有关国家的铁路部门将签署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在现场参会的天盟实业董事长冯旭斌还听到了另一个关键词——中欧班列。作为中欧班列(义乌)的运营方,他自有一番谋划:“未来我们不仅要随着义甬舟大通道的打通,将中欧班列(义乌)与金甬、甬舟铁路相连,串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更要将自身从物流商提升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在沿线国家布局海外仓,为浙江的日用消费品和沿线各国的进口商品提供采购、仓储、物流等全套供应链服务。”
投资关键词
丝路基金 新兴市场
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礼包”中,这几个大手笔的数字颇为引人关注。
“丝路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更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享受到更加有力的股权融资、利率优惠的政策性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资本支持,这其中当然包括浙江企业。浙江市场化程度高,有许多实打实的优质项目,足以吸引这些全国性的投融资平台对我们进行配置和投资。”浙江丝路产业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冠鑫能精准地说出“大礼包”中的各类资金金额,此次论坛中带来的大量政策性、开放性金融投入计划和普惠金融措施让他印象深刻。
作为服务浙江“一带一路”建设的丝路基金,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项目储备,即将挂牌,未来公司的重点将放在配合优质民营企业提升并购力量,联盟拓市,助力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
在此次高峰论坛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在华立集团眼中,越多国家参与意味着越广阔的新兴市场机会。一些国家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工制造能力欠缺、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而这些恰恰是浙江企业的优势。汪力成表示,在已建成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和正在打造的北美华富山工业园的基础上,他们正加快启动在北非的工业园准备工作,未来华立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方位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低成本抱团走出去。
“‘一带一路’还为浙江工程企业、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转型升级机遇,促使他们从过去的出口供货商转型成为渠道品牌商,从机电生产企业变为系统集成商,从而带动浙江标准、浙江品牌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告诉记者。
文化关键词
服务贸易 人才培育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硬联通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除此之外,软联通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民心相通是习主席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的关键词,文化“走出去”是拉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距离的钥匙。
在浙江,金华邮电工程在吉尔吉斯斯坦创办了当地第二大有线电视台德隆电视台,嘉兴求是园收购印度GDB出版社……浙江的服务贸易,尤其是文化服务贸易走在全国前列。“商品贸易能走进各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而通过文化产品走出去,才能真正把文化和理念带进各国人民心里。”在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华策影视、博尚电子等浙江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将在“一带一路”的广阔市场上收获硕果。
“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能带来包容和理解,促进共识的形成。”对于习主席提出的将建立多层次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十分认同。在她看来,未来浙江的各类高校以及大专院校都应该思考怎样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供给侧改革,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不同的人才培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