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120多件彩塑在省文化会堂展出 第四代“泥人张”萌翻人
2017年05月16日 06:13:3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陈淡宁
【摘要】 “天津泥人张”的名号如雷贯耳,很多人一进展厅就被一组泥塑给萌到了。昨天下午两点,“厚积薄发——第四代泥人张/张錩雕塑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一号展厅里正式开幕。

CshKFlkZ7qKATeH5AAGDtmjEw_A427.jpg

  浙江在线5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淡宁) 昨天下午两点,“厚积薄发——第四代泥人张/张錩雕塑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一号展厅里正式开幕。

  “天津泥人张”的名号如雷贯耳,很多人一进展厅就被一组泥塑给萌到了。泥塑展现的是一队正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有弹着冬不拉的,有正在热烈商谈买卖的。更让人惊喜的是,整组作品既有点抽象,又有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小细节,特别招人喜欢。

  “泥人张”传到第四代张錩,他有着自己的理解,“泥人张来自于民,也应该还给民众。我希望未来的泥人张不单具有小的纯欣赏性,也能放在城市公共环境里,从家庭艺术跳出去,成为一门社会艺术。”昨天,记者专访了这位第四代“泥人张”。

  “泥人张”的粉丝真不少

  清洁工学艺术的都来了

  虽然是昨天下午两点才正式开幕,但记者在下午1点多到达时,展厅里已是一派热闹景象。

  原本摞在门口的四叠展览手册,不一会儿就被人拿得只剩薄薄一排。参观者里,有出来遛弯的老年夫妇,有午休出来闲逛的写字楼白领,有挤了一个多小时公交来取经的美院师生,当然还有“泥人张”的铁杆粉丝,特意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请假赶来。

  大家都是冲着“泥人张”的名头而来,而展览也没让他们失望。

  123件作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500平方米的展厅里。按理作品应该全都放在保护罩里进行展示,但有不少泥塑却直接摆放在展台上。

  第四代“泥人张”张錩告诉记者,这是前一天布展时临时调整的,“有些泥塑体量不大,如果放在较低的展台上,大家想要看清就得蹲下来,那多累啊。”

  在张錩心里,泥塑是来源于和老百姓最亲近的泥土,它们既然来自那里,就不该和老百姓有距离。

  很多参观者看完一圈下来的感觉都是“很丰富!”一对杭州老夫妻告诉记者:“这个展览好看,泥人很发靥,不像现在很多艺术展,里面的东西都看不懂。”

  记者还注意到,在参观者里,还有一些制服族——有穿一身保安服的,也有套着保洁员背心的。这些在平日展览里极少见的身影,这回却看得特别认真。

  一位保洁员大哥,拿着手机,一个劲地拍,拍完了边走边翻刚刚的照片,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在记者的提醒下,75岁的张錩也看到了这一幕,他露出欣慰的微笑:“他们还挺喜欢啊,那就好,那就好。”

  “泥人张”的传奇

  曾被冯骥才写进小说里

  “天津泥人张”,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全中国最有名的手艺人老字号之一了,还曾被著名作家冯骥才写进了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里,不少人在学生时代就在课本里读过。

  那个故事讲的是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也就是张錩的曾祖父。

  故事里,城中靠着贩盐成了暴发户的“海张五”为人嚣张跋扈,在酒馆对手艺人“泥人张”出言不逊。“泥人张”鞋底抠泥,一顿酒的功夫就用一团烂泥捏出了一个活脱脱的“海张五”。岂料“海张五”还不识教训,又破口大骂。结果不几日,他的泥像就被翻了模批量生产,摆上了地摊,还挂着字条写着“贱卖海张五”。这下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城里最可乐的段子。“海张五”不得不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模子也买走了。

  记者问张錩,这段传奇是否属实?张錩笑着说,确有“贱卖海张五”其事,但多了一些演绎、虚构的成分。

  “真实的故事是,曾祖父因做肖像出名,很多人家都会来订制。其中也有海张五,但此人刁钻刻薄,斤斤计较,几次三番地说肖像不像,终于惹恼了曾祖父,这才有了后面贱卖的事。后来北京电影制片厂拍了个电影叫《泥人常传奇》,里面有个‘贱卖三横王’的桥段,就是改编了曾祖父的这个故事。”

  那时候“泥人张”火到什么程度?张錩又讲了个故事:“曾祖父特别喜欢看戏,有时会带一团泥,边看边捏。有一回,京津名丑刘赶三来演出,刚一登台,一眼瞄到我曾祖父坐在下面,转身就逃回了后台。过一会儿上来道歉,说怕我曾祖父捏出他的丑态。”

  百年历史的“泥人张”

  为什么看起来又萌又潮

  “我的曾祖父张明山从1844年开始捏泥人,”张錩说,“他捏过很多形象,但让他声名大噪的,是余三胜。”

  在京剧界,余三胜被尊为“祖师爷”。道光、咸丰年间,他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梨园三鼎甲”,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是他的孙子。

  “当时的名角余三胜,就是大明星,他的泥塑像就像现在的明星手办一样,深受粉丝们的欢迎。当时做余三胜塑像的人很多,但大多是程式化地在脸上画三条,这就代表余三胜了。但观察力过人的曾祖父,捏的余三胜却惟妙惟肖,只差真人一口气。”张錩说。

  这种惟妙惟肖的生动如今依然留存在第四代“泥人张”张錩的作品里。“我很喜欢‘画皮’这个作品,”一位参观者告诉记者,“那个害怕的表情真是太到位太有趣了。”

  但在张錩看来,光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艺术本身是人的创作,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审美追求都在变。泥人张能立于当代,活态传承,是因为我们明白,艺术如果脱离社会与时代,就会被淘汰。”张錩说。

  但如何变化这很关键。张錩将这些变化归纳为“题材变化、材料变化、形式变化和空间变化。”

  “题材变化很好理解,就是不局限在传统题材。”张錩说,“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张錩带来的泥塑占到了60%到70%,他也尝试用陶瓷、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因为在多元社会下,需求也变得多元。

  另外,有很多人都发现了,“泥人张”虽然是民间艺术,却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大红配大绿”,反而大量运用了低饱和度的色彩,让彩塑显得顺眼又耐看。“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因此我在写实的基础上,尽可能让造型和色彩单纯简洁。”张錩说。

  “泥人张”,创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只需与人对谈,就能搏土于手,瞬息而成,形神毕肖。经几代人传承,泥人张已成为中国泥塑艺术又一高峰。

  张錩,1942年生,“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国内著名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多件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泥人;粉丝;泥塑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