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金东:垃圾分类“绿色革命”助力全域美丽升级
2017年08月07日 06:15:0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29.jpg

孝顺白溪村

  浙江在线8月7日讯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垃圾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全球的发展之痛,由此衍生出种种社会矛盾。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10亿吨,其中生活垃圾大概4亿吨,即便是在城市,破解垃圾围城现象的探索之路也走得颇为艰难,虽然有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处理方式多管齐下,我国城市的垃圾量每年仍在以5%~8%的速度增加。与之相比,在基础设施欠缺、环卫体系薄弱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更是困难重重。

  在浙中之地——金华市金东区,一场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绿色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中国破解农村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走在前列的“浙江经验”。

  自2014年开始,“二次分类、就地处理”的创新模式,在这片淳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力抓手。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区45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

  广大金东农村环境焕然一新。“连苍蝇、蚊子都变少了”,过去“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情况不复存在,金东农民的幸福感受与日俱增,美丽环境带动全域美丽经济风生水起,一幅“美丽金东,幸福家园”乡村图景光彩夺目,并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鲜活故事。

30.jpg

岭下岭五村

  二次分类 破解垃圾围村顽疾

  井然有序的白墙黛瓦传统民居、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公共区域看不到一点儿垃圾、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只垃圾桶……这样的景象在金东乡村比比皆是,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情况。

  “以前,村头有个垃圾场,村里所有的垃圾,不管是干的、湿的,一起往里头扔。”澧浦镇后余村清洁员张小凤当时的工作是把这些“大杂烩”垃圾打包运送到镇上,再由镇上运到区里的垃圾处理站。尽管这种方式使村民们乱扔垃圾的习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垃圾处理难、垃圾满天飞的现象依然严重。

  2014年,金东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二分法”,即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两种,可腐烂的就地堆肥,用于还田增肥和制作环保酵素;不可腐烂的集中外运。可回收垃圾由废品收购站有偿回收;各个村设置有害垃圾统一回收点;其他垃圾则集中外运,统一填埋或焚烧。村里产生的垃圾经农户一次分拣后,保洁员还要二次分拣、分类处理。

  如今,金东区的乡村保洁员除了确保垃圾正确分拣外,还常常承担另一项“任务”:给村民示范操作,讲解垃圾分类常识。“以前把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大家弄不太懂,现在就分为‘会烂’‘不会烂’两种,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岭下镇柿树塘村保洁员陈桂仙说。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减量,堆肥则是促成垃圾减量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占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七成、“会烂”的有机垃圾得以有效利用?广泛分布在乡村的堆肥房可谓是强有力的“转化系统”。

  “在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过程中,终端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据金东区农办工作人员介绍,金东以就近、节俭的原则,采取“1+X”模式配套建设封闭式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即以服务人数计算,500人以下村庄,按“1+2”建设(1代表不可腐烂垃圾房数,2代表沤肥房数),500至1000人按“1+3”建设,1000人以上则按“1+4”建设,鼓励“多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以提高设施利用率。

  例如,塘雅镇有一座八村联建、采用太阳能技术的新型堆肥房。该堆肥房每天能处理3吨以上垃圾,因多村联建,节约了30%的建设资金和70%的土地资源。这种堆肥房采用浙江大学新研发的太阳能好氧堆肥加微生物辅助技术,垃圾堆肥周期从6个月缩短为2个月,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1吨垃圾,经处理后,可产生0.2吨至0.3吨高效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很高,深受当地种植果树、苗木等专业合作社欢迎。

  通过“一村一建”“多村联建”等方式,如今,金东已经为442个村庄配备了305座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实现了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原来大部分村庄垃圾外运每天一次,现在延长为半个月或一个月一次,一年可减少垃圾6万吨。

31.jpg

澧浦蒲塘村

  共建共享 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垃圾分类是一项惠及全域、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围绕垃圾分类掀起的全民共享共建热潮,深刻影响着金东社会的精神文明进程。

  近年来,金东区将宣传发动作为工作重点,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把垃圾分类宣传作为体验民情的重要载体。区领导带队,与直接联系的机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引导,督促农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每个部门结对联系2个以上村庄,并实行每周督查、每月例会、年终考评,督促工作落实;区妇联开展“携手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家庭”活动;区教育局开展“助推垃圾分类、争当环保好少年”活动;团区委开展“让垃圾分开旅行”青少年绿色行动;区总工会开展“美丽厂区”创建活动……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的同时,练就了一支深入环境整治一线的干部“铁军”。

  垃圾分类工作是推动干群关系、邻里关系迈向新层级的助推器。曹宅镇东前路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村里人自嘲:“自古连锄头上的泥巴都舍不得掉在别人的地上。”有的卫生死角因邻里纠纷产生,村干部不厌其烦做足双方工作,使原先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小花坛、小景点;几座化粪池曾是邻里纠纷的导火索,村干部从协调解决问题入手,百姓的气顺了,化粪池也处理掉了。和谐的干群关系,无疑为新时期金东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

  与城市不同,农村是熟人社会,传统宗族、乡邻观念依然是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粘合剂,再加上农村基层组织较为完善健全,以此为基础,金东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宜农村土壤的垃圾分类奖惩机制。

  在金东,所有村庄都建立了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每个村每月评出3至5户卫生保洁先进户和促进户,在村公开栏用照片直观、形象地展示曝光。“村民相互之间很熟,村干部天天上门指导,被拍照片曝光,是挺丢脸的事。很快,村民就自觉起来。”金东区相关负责人说,“金东区用近一年时间,逐渐让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这是最宝贵的经验。”金东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列入评选“美丽家庭”的重要内容,获评成员的笑脸放大照登上村委会宣传栏,每个村都有一面“笑脸墙”,笑脸墙的设置,提高了群众的荣誉感,形成了一股“向先进学习,争上笑脸墙”的文明风尚。

  “荣誉石”是另一个展现金东村民精神风貌的载体。荣誉石刻录的是群众捐资投劳情况,群众认捐、认建、认养村内公共设施或绿地,就会在“荣誉石”上刻下姓名。截至目前,全区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自发捐资投劳折算金额120多万元。

  一面“笑脸墙”激活了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自觉性,一块“荣誉石”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追求“美丽”正在成为每个金东人的自觉行动。2016年,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领衔的专家组,在专题考察了金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后,对垃圾分类“金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金东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实是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金东区以有效的机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共识,补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农村短板。”

32.jpg

琐园国际春晚

  美丽升级 绿色发展再添活力

  作为传统的农业区,金东区以盆景苗木、蔬菜种植为主,发展以“农”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多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日积月累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制掣着金东农村发展。

  以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环境整治实行后,金东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环保经济,把环境整治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开发传统古村游、乡村特色游,举办绿道骑行活动,环保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绿色经济风生水起,金东农村的发展之路因此得以拓宽。

  2014年,有“浙中农村民俗及古村活化石”之称的琐园村,开始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仅一年时间,村庄环境面貌一新。琐园村通过开展“海外名校走进琐园”“琐园非洲风情节”等活动,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走出了传统古村的国际范儿。与琐园村一样,施光南、艾青等名人故居通过保护和开发,岭五坡阳老街、蒲塘等历史文化村落的修缮与整治,已成为展示金东人文底蕴的美丽窗口。

  如今,“干净、整洁、绿色”是金东乡村给人的第一印象,金东,逐渐成为长三角都市人的心之向往,旅游业态得以丰富,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

  澧浦镇湖北村在环境整治行动中,建设起腌菜文化园,将村里主导产业的特色与文化体现出来;塘雅镇以竹村为中心,建设百亩竹园,农家庭院、主题公园都以竹子为元素与特色;寨村农场·青蛙乐园和锦林佛手文化园等景区,采摘游、亲子游人气爆棚;白溪、天青坑、横蜡等村民宿游火热……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21.2万人次,同比增长72.9%,“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格局初具雏形,同时,还吸引了11个优质旅游项目,金东旅游正从“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强”稳步跨越。

  一项垃圾分类工作是一扇解读金东美丽乡村全景的活窗口:美化了乡村容貌,优化了乡村风气,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金东,收获着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双重跨越,并寻找到了美丽乡村撬动美丽经济的最好支点,释放出更多生态和发展红利。而这,恰恰是农村垃圾分类的初心和归宿所在。

  荣誉榜

  ● 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现场培训会在金东召开

  ● 金东“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项目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评为全国2016民生示范工程

  ●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头条推送“中国好垃圾桶”,点击量超2500万

  ● 金东垃圾分类做法作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

  ● 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聚焦金东垃圾分类工作

  ● 国家环境保护方面权威专家齐聚金东把脉垃圾分类,并称其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金东实践”

  ●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0多批次考察团近3万余人来金东考察交流垃圾分类工作

  ● 金东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责任编辑: 冯一伦

标签: 金东;垃圾分类;管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