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西湖行宫图 西湖博物馆 藏
浙江在线8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在杭州住上七到十天。
杭城里大大小小的景点,他几乎都游了个遍,还游得很深——不仅为“西湖十景”题了诗,连龙井、西溪、超山这些稍偏的地方,也都走过。
但说起乾隆停留最久的地方,还是孤山,他在杭州时驻跸的“西湖行宫”即修建于此。
乾隆第一次来杭州,是在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的三月初一。抵杭第一天,他先登上了吴山,又沿着白堤来到孤山至圣因寺,瞻礼康熙皇帝的神御,当晚就宿在隔壁西湖行宫里。
行宫门前有牌坊一座、船坞一处,牌坊题匾为“万福来朝”。当年,乾隆就是从这里开始坐船游湖的。
这个牌坊和船坞,今仍在原位,不过现在的题匾是孙中山所题的“光华复旦”,行宫的位置则是中山公园。
根据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清西湖行宫遗址调查报告》,清朝乾隆西湖行宫及其后苑的范围大致为:南至西湖,北至孤山山脊,东至今浙江省博物馆,西面应包括今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行宫主体应包括文澜阁、中山公园和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
一条不过千米的孤山路,沿路尽是乾隆六下江南所见的景。他走过的路,又成为了而今新的景。
圣因寺与西湖行宫
有些名堂你未必知道
清代皇帝位于杭州的行宫,一共有两处,一是位于城内太平坊的织造署行宫,这是康熙早期南巡时的驻跸之所,其二就是孤山的西湖行宫。
孤山的西湖行宫,又以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分为两部分。
康熙时的西湖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杭州起驻跸的行宫。后来即位的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不曾南巡,在杭州的行宫久不使用,加之每年维护费用高昂,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下诏将孤山上的行宫改为佛寺,赐名“圣因寺”,并亲笔题写了圣因寺匾额。之所以名为“圣因”,是因为寺中供奉着康熙皇帝的牌位,即神御所在。自此,圣因寺与灵隐寺、净慈寺和昭庆寺并称杭州四大丛林。
乾隆时期,为了迎接南巡的乾隆皇帝,杭州官员又特别修建了西湖行宫,地点就在圣因寺西侧,两者之间夹道相隔,二者后苑是相通的御花园。
乾隆对西湖行宫极为喜爱,此后五次南巡至杭州皆驻跸于此,每次停留七到十天左右。不仅如此,他回北京后,在玉泉山仿建了园中景色。
爱写诗的乾隆,在西湖边的“大别墅”里诗兴大发,他经常题咏的,就有“西湖行宫八景”——“四照亭”、“竹凉处”、“绿云径”、“瞰碧楼”、“贮月泉”、“鹫香庭”、“领要阁”、“玉兰堂”。西湖行宫八景位于西湖行宫后苑,依托孤山,建筑布局灵活,占地虽不广,却体现了盛清园林强调布局、构造严谨的特点。
四照亭位于孤山之顶,亭下修竹万竿,即使在盛夏也是阴凉之地,乾隆御题曰竹凉处;向西,卉木扶疏的道路称为绿云径;向南有高楼,御题曰瞰碧楼;楼下文石为台,有泉水从此出,名为贮月泉;泉侧丛桂常青,如仙山灵鹫,因此名为鹫香庭;鹫香庭后是领要阁、玉兰馆。
几处地方,乾隆爷都反复题咏过,还是押着同一个韵脚的。竹凉处就是他很喜欢待的一个地方,曾写诗曰:“闲披料峭琅玕里,未可其间坐久留。”这里的竹子还是应乾隆要求种的,他喜欢杜甫《咏竹》一诗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意境,于是便在西湖边的寝宫庭院里种了一大片,第二次南巡回来一看,竹子长势喜人:“前度教栽竹,今来万个强。”
乾隆坐孤山,眼前便是宜人的西湖山水,不过,他当时只能看到湖心亭,还没有阮公墩。
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为疏浚西湖,挖出了二万四千余吨淤泥,堆积形成了阮公墩。那是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事,此时,乾隆已经不在了。
跟着苏轼的足迹去游玩
乾隆为过溪亭写了四首诗
乾隆对杭州的熟悉程度可能超乎我们想象,杭州的很多小景他也都一一走过。
乾隆帝六下江南,曾四次到龙井游赏、品茶,并以龙井为题先后创作过三十余首诗。除了乾隆爱茶和龙井清幽的原因以外,乾隆喜欢这个地方,还和苏轼有关。
在南巡前,乾隆会让画师们画一些“杭州旅游图册”来看,作为旅游攻略。例如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图册》(今藏台北故宫),乾隆南巡时就一同带着,到了杭州以后还会比对实景与画作,在其上一一写下感受。
乾隆极欣赏苏东坡,来到杭州以后,也会跟着苏轼诗中提及的地点走,时不时的还用苏轼诗同样的韵脚,作诗应和一番。
北宋时,辩才法师曾任天竺寺住持,后隐居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院,他组织僧人在寺后的狮子峰开辟茶园,种茶供寺僧自用。
当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常去和辩才和尚分茶吟诗,被传为佳话,龙井茶也跟着有了名气。一次,辩才送苏轼离开龙井,一时性之所致忘了自己所订送客不过溪的规定,送客过了归隐桥,二人还以诗相和。事后,辩才在龙井旁建亭以示纪念,后人称它为“过溪亭”。
乾隆当然也没有错过这个亭子,还为它写过四首诗。
乾隆也喜欢喝茶,他每年都在紫禁城重华宫举办茶宴,邀请大臣参与茶会,饮茶,赋诗,还会自己亲自设计茶具,最不可不提的还有他喜欢在茶具上镌刻御制诗文,成为其时一大特色。
乾隆南巡时,除部分题画、即事诗外,其余的诗文几乎都曾刻石,尤以写景、纪游诗刻石比例最高。
例如最出名的西湖十景,其石碑是康熙题字的,背后均有乾隆题诗;在吴山,则有《吴山大观歌》、《登吴山诗》、《吴山恭依圣祖韵诗》、《吴山瑞石洞诗》等刻诗;孤山有放鹤亭,乾隆每次南巡必作《放鹤亭诗》,诸诗俱“刻石亭前”。
仅《清通志·金石略》载杭州府就有143处乾隆石刻。
笋的皇家吃法,吃货来试
乾隆在杭州时的“御膳单”。其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三月二十日于杭州西湖行宫举行的晚膳中,乾隆亲自点了几个菜。
一是两盘菜丝,一盘为五香鸡丝、肘子丝、野鸡瓜,一盘为咸肉丝、鸡蛋丝、锅烧鸭丝、鸡丝炒菠菜,另一个菜,则是荷叶薄饼。
这吃法很“杭儿风”,用荷叶薄饼裹着诸丝食用。“御膳单”里他在杭州吃过的,还有莲子鸭子、鱼头豆腐、东坡肉、梅干菜大炒肉、小葱摊鸡蛋等。
还有一样山珍常出现在乾隆的餐桌上,那便是笋,看了乾隆的御膳单,才知道笋有这么“皇家”烧法。
就拿第四次南巡(1765年)来说,乾隆到达杭州时正是春笋疯长的时节。那一年,他吃了燕笋火熏白菜、春笋糟火熏、糟春笋、春笋野鸡片、春笋炖鸡、燕笋蒲菜炒肉、锅烧鸭丝水笋丝、春笋酒炖鸭子、春笋五香羊肉等等。可以说,乾隆是一枚合格的吃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