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届世界机器人设计大赛比赛现场。卢绍庆 摄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咪佳)东汉的张骞先生和明代的郑和先生可能不会想到,还能这样走完他们开创的两条丝绸之路?!
从东方沙漠带着土特产出发的使者,驾驶全履带坦克式越野车翻山越岭,把货物卖到中亚。
走海路的使者,为了能更加高效地用丝绸和欧洲剁手党交易,索性设计了一个气缸装置,自动从船上把所有美物弹出去,载着金砖回来。
8月18日,由浙江大学主办的第28届世界机器人设计大赛,在杭州低碳科技馆进行比赛。“一带一路”,是所有参赛机器人的考题。
来自8个国家11所顶尖大学的55名学生,分成12个跨国小组;分别设计、制作两个机器人,完成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上的“交易”。
惊艳的机器人
永远不要小看它们的开挂实力
“抓‘金砖了!’”
“哎,差一点点。再来!”
“哇哦哇哦,拿到!快回来快回来!”
决赛最后1分钟,台底下文明观战了一整天的观众都有点激动,纷纷往前涌。大家拳头攥紧,神情紧张,盯着场地上4只跟篮球差不多尺寸的小机器人,一惊一乍。
30秒,全场突然没声音了。
湛蓝队的陆地机器人先搭一块“金砖”,海上机器人再举起另一块“金砖”,小心垒上,宝塔稳稳地搭起来了!得分翻倍!
“哇!”全场欢腾!有观众激动得泪汪汪的。这欢呼是为获得冠军的湛蓝队,也是为这一天,奉献了20场精彩比赛的所有机器人。
它们有的累到一航行就“吐”,怀里的“丝绸”、“瓷器”,像小朋友吃饭“漏了嘴巴”,一直往外掉;有的拼劲全力在“翻山”,扭身子、翻跟斗。
不过没有一个机器人放弃任务。因为它们每场只有4分钟绽放;每支队伍的两个机器人从起点出发之后,只有4分钟跋山涉水。
比赛开始,它们需要迅速“打包东方特产”后,兵分两路:陆路机器人“翻山越岭”,海路机器人“漂洋过海”。期间它们需要与四个“沿途国家”交易;最后,用带回来的财宝,搭建自己的文明宝塔。
每支队伍只有两周时间,制作这两个高能机器人。
出题的是浙大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朱秋国和王酉老师。这题目算不算难?朱老师点了点头:“我们出题时,抽了一下筋。”
赛前情况并不乐观:没有一个机器人能成功完成任务——宝塔来不及搭,丝绸之路走不完:有的机器人,刚出海就人仰船翻,有的机器人,用尽生命在爬山,但根本回不来。
但是,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由全世界最聪明脑袋制造的机器人,最后会开挂到何等程度。
它们能这么玩——
红队的海上机器人每次都能飞跑,到了沿岸,体内的升降机启动,一个个掏出自己的宝物,和“欧洲大妈”交换。
灰队的陆地机器人,气势上压倒全场。它有着一整副的大履带,这套装备用3D打印机打了5天5夜,助力机器人迅速爬上最高坡,到岸边交易。
湛蓝队的海上机器人有一个气缸装置,一顶,就能弹出一堆“丝绸和瓷器”。
拧巴的人类
学会强强沟通的小组,才能出线
大家其实有点意外,正式比赛上所有机器人有如此超常状态。
因为直到8月17日,比赛前的最后一晚,浙大的工作室里,多支队伍还在通宵改进。这天下午,12支队伍的机器人首次进行了种子赛,有6支队伍得0分。
三分之二的队伍,内部有或多或少的“暗战”。
“准备就位,把你们队的海上机器人带上来。”种子赛上,王酉跟一支队伍里负责陆地机器人的同学说。
同学好像很为难:“老师,我叫不上来……”因为台下负责制作海上机器人的同学,一直在调试,也不理会战友。
王酉意识到,这个组沟通有问题。这两位同学,来自全中国最牛的高校,谁也不服谁。
这样的情况,在世界机器人设计大赛上并不少见。
“能来参赛的,都是最好的工科院校学生,有的来自世界最一流的综合大学。”王酉说,有一年在新加坡比赛,一支队伍集合了太多牛人,都是世界名校。“他们两周做了6个机器人,但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方案。”结果,正式比赛上,反而没有一个机器人能上场,0分。
这一次,比赛前大家在浙大工作室门口集合出发。
最早来的是日本选手。他们帮助老师一起搬运比赛用品。“从去年开始,日本选手从来没出过纰漏,准确,准时,执行力强。”朱秋国说。
日本学生是各组都很喜欢的选手。决赛结束后,浙大控制系的志愿者跟一个日本选手躺在地上合了一张影。大家都喊这位选手“日本小哥哥”。
而当天早上的大巴出发延误了,因为有两个外国同学迟到了。和他们一队的中国学生,这两周一直蛮沮丧的。他的队伍小组赛被淘汰后,他一直默默坐在场边,有时打打游戏,有时做自己的作业。
他是校内比赛第一名的选手之一,对这次比赛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但分组时,他们组比别人少一个人。雪上加霜的是,新加坡组员从一开始就生病了,参与得比较少。
剩下的两名外国队友倒不跟他掐,就是特别乐天。
“他们组的机器人种子赛的时候,-10分,0分组里的倒数第一。但是两个外国孩子仍然很开心,修改进度也不快。”王酉说,“机器人设计大赛的最大特点是:组员来自世界各国,文化背景、个人经验很不一样,而大家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创意。”
脑洞不是这么好填的,大家想得不一样,就需要交流与协调。而这是美国学生非常擅长的事。
这次比赛,MIT(麻省理工学院)派了3个女生出战,她们所在的小组成绩都非常好。这和她们3人在小组里起到灵魂作用有很大关系。
“小姐姐们动手能力没话说,而且适应力很强,到了中国,这里就是家,不骄不躁,很擅长表达,也乐于沟通,还能协调整个组。”浙大一位随组小记者观察所得结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