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体经济是浙江发展的根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上半年,浙江经济高开稳走向好,但正处转型升级攻坚期、新旧动能转换期,企业面临的成本涨、负担重、转型难、要素紧等困难不容忽视。努力化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请看今起推出的一组记者调查。
浙江在线8月2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夏丹 通讯员 袁伟江 张泽民)成本高、负担重是当下不少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痛点”。为此,去年以来,我省为企业减负降本连发三批政策,干货满满,力度空前,特别是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和下调电价等政策,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喜雨化甘霖,润企细无声。近期,笔者到上虞、长兴等地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降成本的红利,但对降本减负他们还有话要说,提升企业获得感还有一定空间。
“看上去很美”
好政策还盼早落实
走访中,一些企业反映,出台的一些减负政策“看上去很美,但很难吃到嘴”。
比如,去年4月我省出台第一批降成本政策中规定的工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电用水分类计价政策,在不少企业很难落地。绍兴有企业反映,惠企政策中允许员工食堂、职工宿舍的用水、用电、用气按民用价格计费,但实际上,相关执行主体要求食堂和宿舍必须与厂区独立隔离并封闭管理,且必须单独安装变压器。执行主体的这一要求也是有理有据。这意味着不少企业要享受优惠必须先进行内部改造,尤其是单独安装变压器往往价格不菲,所以这一惠企政策在不少企业无法落地。
再比如供气,某地企业反映,目前天然气公司的接口费要50万元,“实在太贵了”。根据我省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我省将“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制定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政策,从严控制天然气输配价格,着力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对这项政策,企业期待早日落地执行。
受访企业提出,希望减负政策在原则性条文之外,还要在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多下功夫,否则初衷再好也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雨露均沾,更要统筹协调
近两年,国家陆续推出“营改增”结构性减税举措,四大行业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纳入抵扣范围,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促使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广大企业普遍得到实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但在调查中,记者也遇到因为“营改增”反而导致成本上升的企业。
位于上虞的浙江明新风机有限公司,是当地130多家风机企业中的佼佼者,刚刚申报了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公司董事长董明祥告诉记者,“现行‘营改增’政策认定年营收500万元以内的物流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于是物流企业为满足这个条件,一家公司拆分成多家,并让每家都成为500万元以内物流公司。夸张地说,有物流企业老板,让自己的老婆、妹妹、妹夫、表弟、堂弟各自成立一家物流公司,每家规模都在500万元以内,从而享受税收优惠。而我们制造企业原来物流费用可享受7%的增值税抵扣,现在只有3%了,导致我们上游的制造业物流成本明显上升。”
有专家认为,结构性减税是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出台政策时要统筹考虑政策导向作用,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重点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明新风机的困惑,说明政策制定时要从整个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来考量,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减“有形负担”,也要减“无形负担”
走访中,企业对减轻“无形负担”的呼声也很高。这些“无形负担”来源于制度性成本,中介服务成本高是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
对一些与行政部门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中介机构监管缺失,办事周期长、收费高、垄断等问题让企业感受较深。有企业反映,环保竣工验收为什么要指定当地环境监测站?不仅收费远超市场价,关键是钱交了几个月都还轮不到检测。
除中介服务收费外,企业在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核准、备案、许可、认定、认证等各种制度性成本。有企业反映,去年为某项目竣工验收跑部门,前后花了10个月,汽车里程3万公里,这还不算工资、住宿、汽油等费用。
今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受访企业负责人对此普遍给予好评。他们说,这项改革大大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实质上就是为企业办事降低了制度成本。
长兴德玛克控股集团总经理洪毅回忆,当时公司决定在长兴投资,长兴正好有一处破产拍卖的厂房,但企业需要两天内调集数千万元资金。面对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长兴有关部门用一天时间就帮企业办出了房产证。有了房产证,企业顺利从银行拿到贷款填补了资金缺口。“这给我们省了不少财务费用,要不然公司还得去拆借,光拆借手续费就是一大笔。”洪毅说。
这是政府部门为“大好高”项目特事特办的典型事例。如何将特事特办转变为服务企业的常规做法,这也正是广大企业所期盼的。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省新一轮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这,也正是广大企业的期盼。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