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杭州,迈向世界名城的脚步
写在G20杭州峰会一周年之际
2017年09月07日 05:24:1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吴雅茗 俞熙娜 张留

  浙江在线9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雅茗 俞熙娜 张留)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17年9月。刚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闭幕,中国主场外交再掀新高潮。同样漂亮的主场外交,同样深情的城市介绍。这一幕,令人不禁回忆起一年前的杭州。

  2016年9月,世界经济在钱塘江畔再出发:G20杭州峰会圆满成功,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大棋盘,注入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信心。中国东海之滨的江南名城,跃上世界舞台的中央;全球镁光灯聚焦下的杭州,惊艳了世界。

  杭州,从此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光阴似箭,倏忽一年。这365天之于杭州,有着特别的分量。

  这一年,充满光彩与荣耀:天下从此重杭州,掌声与美誉,如潮涌来;这一年,充满憧憬与想象:站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时刻,她被视为标杆,寄予厚望。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书写好建设世界名城的开篇鸿章、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为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考验着杭州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与能力。

  美誉、憧憬、责任,转化为上下奋进的动力,沉淀为创新领跑的业绩。建设世界名城,杭州的脚步豪迈铿锵。

  以一流状态 高起点谋划

  杭州建设世界名城定下“三步走”

  世界名城之路,非朝夕之功铺就。能走多远,取决于正确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了“四个杭州”的定位和“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和“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杭州建设世界名城定下“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成为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到2030年,初步成为特色彰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独特东方魅力和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

  一座真正称得上国际化的知名城市,必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独特的地位作用。

  不纠结于“一线城市”之说,立足杭州看杭州,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杭州高起点谋划城市定位:以“八八战略”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建设为导向,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特色和优势,以一流的状态建设一流的城市。

  不迷茫于耀眼光芒,众望之下更清醒。跳出杭州看杭州,开阔视野学经验找不足。

  8月上旬,杭州党政代表团赴省内兄弟城市宁波、温州考察学习,共议协同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和大交通建设,唱好“双城记”,坚固“铁三角”,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月底,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南下广州、深圳“取经”。两天时间里,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广州琶洲互联网创业基地、深圳湾科创广场、南沙自贸区等21个考察点,实地感受两地发展的大格局、大手笔、大思路。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化震动为行动,要进一步创新理念、思路和政策、举措,在促进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信息化与工业化、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城市国际化与城乡一体化上持续用力和突破。

  拉高标杆,争创一流。站在更高的层面看,浙江正在深入谋划、大力推进四大都市区。浙江是大厦,四大都市区是大厦的四根战略支柱,杭州都市区这根中心支柱,必须以更大的格局,担起更多的重量,扛起省会城市的担当。这是杭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风范。

  补齐国际化短板 构建城市新中心

  杭州打开城市格局谱新篇

  G20峰会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杭州。当G20峰会辟出最佳跑道,顺势而为、补齐国际化短板,成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必由之路。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省委书记车俊在杭州调研时,要求杭州: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

  争创一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优势,杭州没有时间犹豫。

  打开城市格局首当其冲。曾经的杭城,主要依西湖而建。纵观伦敦、巴黎、香港、上海,大多把江河海岸线作为城市发展轴,为城市发展提供巨大潜力。这些世界知名城市的发展路径说明,不打开城市格局,建设世界名城就会“棋差一招”。

  今年6月,杭州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拥江发展”,即以杭州境域内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加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打造西湖和钱江新城两个杭州城市新中心,构建城市的大格局。

  拥江发展,整合原有优势,挺起新的脊梁,这既高度契合全省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的总体要求,也有利于更好发挥杭州在全省的龙头示范作用。

  在杭州版图上,这场史无前例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行动还在继续:今年8月,临安市撤市设区,杭州迎来“第十区”,市区面积一跃而至8000多平方公里,超过上海、南京。 (下转第四版)

  补齐短板,杭州向交通要未来,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构建水陆空、“铁公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加快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

  今年7月,杭州地铁二号线西北段开通,到2022年将建成12条446公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正在向11个方向继续延伸,5年后要形成一张464公里的快速路网;正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杭州铁路枢纽总图上,杭州的高铁线路规划从目前的4条跃升到11条,高铁客运站从3个变成6个……

  补齐短板,杭州加快产业国际化。杭州明确建设国际重要商贸中心,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培育加快城市国际化的新引擎。

  作为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启用4个月营收破亿元并实现盈利,最远的订单已排到2022年;全球电子商务平台(eWTP)建设加速推进,杭州正在探索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全国学生运动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世界游泳大会以及2022年亚运会,国际性赛事项目接踵涌入杭州;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也将让杭州基本形成以国际化为引领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决心与行动,稳步前行。让时间见证世界名城的成长。

  激发创新活力

  驱动创新发展

  杭州用创新推动城市前行

  创新是建设世界名城的不竭动力。今日之杭州,充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B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向世人介绍: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G20峰会之后的杭州,站上了更高的新起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跨过万亿元GDP大关的杭州,“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杭州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抓资本、抓人才、抓产业,全方位联动。

  在人才和科技支撑上下功夫,把杭州建设成为创业者的天堂。G20杭州峰会闭幕不到20天,杭州就确定了新一轮“521”计划首批建议人选,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两个月后,杭州再推22条新政,不仅着力引进各类人才,每年还投入500万元,发动中介组织、猎头机构的力量招才引智。

  实施“名校名院名所”计划、打造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一事一议”……8月14日,某知名招聘网站发布一份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行榜,杭州以11.21%第三次超越“北上广”位居榜首。目前,杭州市人才总量达到221万人。

  瞄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杭州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今年4月,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落户杭州西湖区;8月初,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小镇在未来科技城开园;9月6日,致力于打造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的之江实验室成立。

  以钱塘江金融港湾为龙头,继续打响“移动支付之城”品牌,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以“城市数据大脑”为引领,加快“云上杭州”建设步伐;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机器人、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重点产业…… 2017年上半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超10%;杭州信息经济增加值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20%以上的增长;新设企业增长近四分之一,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7家,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杭州以“最多跑一次”为龙头的改革,致力于扫清创新路上的一切障碍,让各类创新要素释放更大能量。

  目前,杭州超过1.1万项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其中不动产交易跑出了“60分钟办结”的全国最快速度。9月1日,杭州在全省首推“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网上办事系统,近九成商事登记事项,在家敲敲鼠标即可“一键办理”。

  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杭州数据资源管理局成立、杭州投资促进局成立……一项项改革措施的背后,都是这座城市为激发创新活力而推的非常之举。

  擦亮生态底色

  倡导绿色发展

  杭州致力打造

  美丽中国建设样本

  生态是建设世界名城的本底。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后,环境已经成为超越GDP的“发展要素”。

  山明水秀、晴好雨奇。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的杭州作出重要指示和要求: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成为杭州不懈的追求。

  G20峰会的到来,加快了杭州生态建设的步伐。黄标车的提前清退、黑臭河的全面整治、“三无城市”率先到来……美丽杭州的生态家底更丰厚了。

  水清天蓝地净,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这是建设世界名城的应有之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治水、治气、治废攻坚战,成为“美丽杭州”建设接续努力的重中之重。

  曾经的造纸基地富阳,半年拔掉319根烟囱;市政府所在的钱江新城,治水机器人跑进了每一幢楼宇。2017年上半年,杭州水气环境质量又创新高:空气优良天数累计128天,比“G20年”还多5天,令人惊艳的“西湖蓝”成为杭州“新常态”;两个省控劣Ⅴ类水断面,7月顺利摘帽。为保护杭州饮用水源,8月底,钱塘江杭州段最后20艘采砂船舶完成清退,全面告别采砂。

  建设大花园,全域景区化,既让乡村美起来,又让农民富起来。富阳东梓关村,改造后的杭派新民居成了全国“网红”,参观者络绎不绝;桐庐县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民宿一床难求;淳安下姜村,村子美了,村民和回乡年轻人共同创业,村里一年开出23家民宿,一年迎来11万游客……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打造全国环境监管最严城市,接续出台的最严生态保护制度,为“美丽杭州”建设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明确规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占市区面积65%。“不砍一棵树,不填一个湖,不卖一块石,不挖一粒沙,不出让一座山塘”,成为杭州临安等地的铁律。

  “国家没有标准的,杭州就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自己的标准;国家有标准的,杭州要比国家标准更严格。”杭州刚刚出台的《打造全市域清洁排放区实施意见》,彰显了这座城市保护生态的决心。

  8月24日,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损坏环境将终身追责,要求各级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打造幸福城市

  成就品质之城

  杭州始终

  以百姓获得感为指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告白。杭州建设世界名城,尤其需要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聚合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强大动力。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止于恢弘建筑,还存在于街头巷陌和锅碗瓢盆之中,更在于精心打造、厚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温暖细节。

  这一年,史无前例的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美丽杭州”建设打开新局面。杭州今年22个城中村的征迁计划已接近完成;到2020年,主城区要基本完成178个城中村的改造。因地制宜,淳安、建德、桐庐……一个个小城镇改造出了各自的“风味”,走向宜居宜业宜游,14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火如荼。

  这一年,杭州人正共享越来越贴心的服务:“无现金之城”建设,加速向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缴纳违章罚款、寻医问诊、缴纳学费,一个手机搞定;“最多跑一次”改革助力“15分钟生活服务圈”,注册公司、办理医保、提取公积金,快速就近办结……

  这一年,杭州人正共享越来越醇厚的文明:斑马线前,每一位司机主动礼让行人,每一位行人也配合加速通行;垃圾分类在更多小区落地,垃圾清洁直运迎来第9次升级;河长制推向纵深,1418位“民间河长”、7512名巡河护河志愿者和5000多位河道观察员,显示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高度自觉……

  “大时代”里有“小日子”。G20峰会让杭州在国际舞台中央尽情展现魅力之时,这里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个普通市民,用责任感、参与感、认同感、自豪感,拼起了幸福城市的图景,成就一个东方品质之城——唯一一个连续十年入榜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选好一名干部

  造福一方百姓

  杭州打造勇立潮头铁军

  打造勇立潮头铁军排头兵,是建设世界名城的根本保障。

  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干部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的G20标准,焕发出党员干部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

  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殷切期望。“后峰会、前亚运”时代,杭州延续“四最”标准,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在建设世界名城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导向;始终把实践作为最大赛场,把群众当成最好老师。”

  脚步向下,干群关系锻造出新“密度”。

  惊蛰时节,杭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掀起“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大调研热潮,锤炼干部队伍,找出发展短板,摸清民生账本。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春去秋来,“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开展半年多,杭州全市8.37万名干部参与,累计走访146.08万户次,走访企业4.34万户次,协调解决2.2万个民生问题和2585个信访维稳问题,赢得了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由衷热爱。

  实干至上,提升自我能力,方能扛起最铁担当。

  今年3月,杭州开展“提高推进城市国际化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克难攻坚能力”和“争当铁军排头兵”的“三提一争”活动,各地各部门快速响应。杭州市委组织部推出中青年干部“518”培训,党员干部经过培训,国际交往能力明显提升;杭州市旅委在机场设立“杭州文明旅游服务中心”,多语种志愿者在这里服务全球宾客……通过“三提一争”,个人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紧紧贴合。

  目光放远,锻造建设世界名城的生力军。

  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在今年的村社组织换届选举中,杭州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人用好人。在这次2041个行政村、1038个社区的换届选举中,8485名新进成员中有5982名是后备干部,占到70.5%,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思路活的80后、90后走上前台,成为建设世界名城的生力军。

  雄关漫道,从头而跃。在掌声与赞誉中,杭州保持着清醒的定力。

  就在8月1日,杭州市委召开全会,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犀利“六问”: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的殷切期望,对照省委“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的明确要求”,对照兄弟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对照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杭州离一流城市还有多远?我们有没有时刻保持一流状态?

  站上新起点的杭州以此自醒:建设世界名城,必须找准建设一流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永不满足的进取意识做好工作。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建设世界名城的新征程上,杭州正闯关夺隘,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 洪慧敏

标签: 世界名城;状态;城市;谋划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