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乡村的价值如何发掘?乡村的新动能如何寻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是否能带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7月10日,“筑梦长三角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乡镇干部100余人围绕“如何推动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展开对话。
乡村振兴,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经济总量达到19.5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但无论城市经济多么发达,长三角绝大多数区域还是农村,甚至上海郊区也依旧有上千个村庄存在,因此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乡村协同发展、共享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去年以来,长三角各地频出新招,寻找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浙江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绿色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崇明、松江、金山等地,一个个“有风貌更有韵味,要颜值更要气质”的乡村正逐渐显现。江苏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互联网+三农”、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做文章,泰州现代农业、兴化千垛菜花、泗洪“渔光互补”、溧阳1号公路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安徽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对此,原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上海市农委秘书长邵启良等强调,新时代下各地应继续采取多种路径、多种模式,发展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立足个性、探寻特色的基础上,长三角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如何发挥?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认为,应尽快构建推动共同振兴的平台和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动,释放村镇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全面融合创新。
目前,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落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快车道,三省一市乡村发展的联动合作已经启动。嘉兴与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与上海嘉定区分别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同时,上海金山区与浙江交界的毗邻地区,苏州昆山与上海交界地区,建设超大型长三角田园综合体等探索和实践,也已展开。
参与论坛的不少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乡要素交流市场统一建设,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一体化开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