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缙云:一碗乡愁面,也是致富面
2018年08月14日 18:06:50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王世琪

timg.jpg

  浙江在线8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世琪)一碗面条能带来什么?惬意满足的一餐饱饭,亲手加工的收获喜悦,在丽水市缙云县,面条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缙云爽面,历史悠久,一根面条串起1300年的制面历史。丽水市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是爽面的发源地,在这里,爽面是百姓餐桌的主食面,是寄托情愫的乡愁面,也是强村富民的摇钱面。

  在姓王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手工爽面。和面、多次发酵、条坯上筷、拉条、晾晒、包装,繁琐的制面程序对姓王村村民来说是家常便饭。传统、传承孕育了姓王村村民那份对爽面的乡愁,他们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制面技艺。

  2001年,缙云爽面开始走入市场,特殊工艺制成的面条柔滑爽口,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这根饱含乡愁的面条走上强村富民的新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村民们加班加点,将制面的时间从冬季农闲延伸到全年。“只要晴天,我们就加工,爽面受人喜欢,也是对缙云传统的认可。”村民老王告诉记者。

  走进姓王村,道路两侧的面架上,成挂的爽面垂下。“以前,爽面只有缙云人吃,现在不一样了,八成的爽面都销往金华、杭州、上海等地。”姓王村的村书记李子杰告诉记者,以前爽面都是缙云人推出去卖,现在,都是车开进来整车带走。

  “爽面现在是村里的重要收入来源,年年供不应求。”李子杰是村里爽面产业的带头人。2015年,他组织成立姓王土面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增收保驾护航。“爽面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得让农户抱成一团,让爽面为缙云代言。”李子杰告诉记者,合作社设立爽面统一品牌和包装,实行标准化生产,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只需要想着怎么把面做好,包装销售由合作社负责。

  爽面越来越畅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截至目前,姓王村加工爽面的农户已达400多户,年利润3000多万元。

  从缙云走向全国,爽面已经成了缙云的一张“金名片”。变化源于当地人千年的坚持与传承,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

  爽面口感好,一方面在工艺,一方面在原料,制作爽面的面粉由908小麦制成,小麦原本由村民自己种,但随着面条的畅销,村民开始将精力用于制面。为了爽面质量,政府建成908小麦示范基地7200多亩,为爽面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了让爽面形成品牌,打出名头,缙云县政府强化乡愁概念,打出文化牌,让爽面成为缙云的文化符号。

  姓王村的村口,就是爽面博物馆,2016年4月开始建设,2017年10月完工。爽面博物馆历史气息浓厚,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讲述着爽面的历史传承。“这是一个集爽面文化展示、体验、品尝和培训为一体,能让人全方位的体会爽面文化。”舒洪镇党委书记厉辉说。作为爽面的文化入口,爽面博物馆为爽面产业注入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碗走向全国的面吃出“文化味”。同时爽面博物馆内将开设培训班,为村民传授制作工艺和学习电子商务销售,以此规范爽面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打通传统经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不仅如此,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还能利用旅游拉动销售,增加农民收入,让爽面更好强村富农。”厉辉说。据了解,缙云爽面博物馆在传承土面文化的同时,可带动缙云农民创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年均1亿以上,促进农户就业2000余户。

  这根饱含乡愁的爽面正在缙云持续迸发经济活力,截至2017年,缙云县加工土面农户已经1200多户,年加工量达6000多吨,产值达7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 黄莹

标签: 面条;王村;缙云县;丽水市;乡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8144957099970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