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7日,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举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记者 胡元勇 摄
浙江在线9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美国纽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现场。
当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受奖团走上台时,观众席上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可能是“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受奖人最多的一次,它属于5600万浙江人民和各级领导干部。
15年里,浙江孜孜不倦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尤其在农村,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人们清垃圾、治污水、兴水利、拆违建、谋生态,千万农民的生活就此转折。
这一天,世界舞台上铭记下“千万工程”的中国故事。来自浙江省安吉县、宁海县、淳安县、新昌县、浦江县的5位基层代表,上台接过奖杯,发表获奖感言,见证精彩时刻。
他们中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的县委书记,有长期在基层一线的村干部,也有来自农村的青年创业者。“这些基层代表,既是‘千万工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浙江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巨变。
回答了一个问题——
乡村应该是什么样
领奖台上,裘丽琴骄傲地向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安吉县鲁家村,她的自信源于鲁家村的蜕变。这曾是浙江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树不够茂,水不够清,人们都说:“鲁家村没有景”。从不起眼到不平凡,鲁家村蜕变的轨道是浙江许多农村共同的路径。
2003年,“千万工程”拉开序幕,鲁家村的转折始于彼时。这些年来,鲁家村通过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村庄绿化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修建起10公里长的绿道和4.5公里长的环村观光铁轨。如今,鲁家湖湖面开阔,文化礼堂白墙黑瓦,18家农场将整个村庄串联成了一个大景区。
获奖的消息通过裘丽琴的微信,第一时间传回了鲁家村。村民徐美菊反复翻看现场照片,兴奋地说:“我们鲁家村是不是让外国人都羡慕?”徐美菊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一名股东,住在竹林摇曳、绿水清波的村庄里,每年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稳定分红,她觉得,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
浙北山区的鲁家村在变,金衢盆地的建光村也在变。
在纽约,浦江县大畈乡建光村村委会主任陈荣贵再次与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会面了。他们的上一次见面是5个月前,坐标中国浦江。
今年4月,陈荣贵曾是索尔海姆的向导,他向前来考察的索尔海姆介绍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在环村流淌的壶源江旁,陈荣贵指着村里仅存的灰白烟囱告诉索尔海姆:“烟囱已经废弃,但不拆掉。这是为了铭记污水横流、粉尘飞扬的教训,不再走回头路。”
建光村曾是浦江水晶加工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全村500多户人口,最多时有小作坊300多家,无序的发展和缺失的环保,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013年,浦江打响全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枪,推进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如今,洗去污垢的建光村露出清丽本色,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去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万余人次,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小杭州”。
天蓝、水清、地净、村美,绘就成全省3万多个村庄的底色。
探索了一个路径——
“美丽经济”的转化
在联合国总部颁奖典礼的大场面上,淳安姑娘姜丽娟一点也不怵。她用流利的英语发出邀请:“希望大家都能来我的家乡下姜村,来浙江看看美丽的农村。”
乡村创业者姜丽娟早就“国际化”了,她在下姜村开办的乡村民宿经常接待外国友人。
沿着浙江“最美公路”之一的淳杨线一路向西,下姜村地处距离淳安县城50多公里的山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姜村穷困的村民开始“伐薪烧炭”,山林资源迅速减少。2001年前,村里有150多个露天厕所,家家户户散养生猪,臭气弥漫、污水横流,蚊蝇满天飞。
现在的下姜村已是另一番模样。夏秋季品葡萄、冬季初春尝草莓,一排排透明大棚,在绿荫花海映衬下,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村里成立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美丽经济风生水起。至8月底,下姜村今年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超过2017全年总量。
从依山的下姜村到傍海的宁海县,“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转化,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1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生动实践。
“一个美丽的地方,一定是经济和生态高度融合、完美互促的。”在领奖现场,宁海县委书记杨勇与同伴交流。宁海是此次赴联合国领奖的唯一县级代表,也是浙江生态发展的县域典型。
秀山丽水,从何而来?宁海人“打扫屋子”,先后投入近170亿元进行环境整治,提出“十有十无”美丽乡村标准。“开门迎客”,发展特色民俗,在全省率先实施民宿备案制、注册首个区域性品牌“宁宿”。一年内实现民宿总量、营业额、农产品销售额“三个翻番”,村均集体收入增长25%,乡村旅游收入增长30%。在今年8月发布的“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中,宁海排名全国第二。
“千万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之江大地上,美丽风景与美好生活正诗意相连。
代表了一个方向——
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
浙江的乡村如今是怎样的面貌?有国际友人说,他们已读懂浙江乡村的美好。
“桂溪枕月,千年西坑”,新昌县镜岭镇镇长吕江爱用诗句跟外国友人介绍家乡。镜岭镇是浙江古镇中的典型,有着秀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古镇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西坑村是全省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在浙江,乡村的美好生活有对“新”的吸纳,更有对“旧”的珍藏。作为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西坑村把毁坏文物的处罚措施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文化礼堂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丰富的文娱活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融合,带动乡村的发展,也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吕江说,村民们自发捐款筹措资金保护文物建筑,保护古村已成一种共识。
乡村的变化最终改变的是人。从勤劳、自信、进取的浙江农民身上,我们得以窥见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改变。
“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这是美丽浙江建设的目标,也是世界对于田园生活的共同向往。
亲手将“地球卫士奖”颁发给浙江,索尔海姆说:“中国浙江的农村故事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示范。如何把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变成全世界农民的行动和幸福,中国在行动,联合国在行动。”
8年前,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中国城市面向世界。人们看到一个经济腾飞的大国,现代、创新、包容。8年后,浙江“千万工程”,又让中国的农村走向世界,人们触摸到广袤农村又一波生机盎然的脉动。
万村千乡气象新。我们相信,乡村更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