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右一)在填写救助申请表。
浙江在线杭州1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31日上午10时,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搀扶下,67岁的老孙来到杭州汽车北站,颤巍巍地拄着双拐登上返乡客车。
他身上背的,是刚在救助管理站领到的新棉衣、新袜子等衣物和生活用品,以及面包、水等路上的口粮;手里攥的,是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帮他买的返乡车票。用老孙自己的话说,“这都是国家给掏的钱”。
浙江在线记者第一次见到老孙是在昨天上午,走进位于花蒋路上的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时,正好看到正在窗口办理申请救助简易手续的老孙。
当时,满头白发的他将双拐放到一旁,身穿一件印有“某某建设”字样的灰色外套,干瘦的身子佝偻着坐到椅子上,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和需求:去年9月来杭州打工,没找到工作却遭遇车祸,经过简单治疗后回到北方老家养病。前几天再次来杭州,是为了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手里无钱买车票返乡,只好前来申请救助。
待老孙填好申请表,工作人员将他的身份证号输入全国联网的救助管理系统。屏幕上跳出的信息显示,这已经不是老孙第一次到救助管理站求助。此前7年间,他先后在广东、上海等地的救助管理站留下70余次被救助的记录。
“会因为这种原因拒绝救助他吗?”浙江在线记者问。
“不会,现在救助申请‘零门槛’。”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的潘辉说,只要群众以有困难为由来求助,救助管理站都会按规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提供免费食宿、换洗衣物等服务,还会帮着购买返乡车票。当然,受助者不用为此花一分钱,经费均由政府财政承担。
去年一年救助总体情况。
去年,杭州救助管理站共救助4574人,其中确实有部分属于有劳动能力但不务正业,甚至会拿着返乡车票去车站转卖。
“但绝大部分都是遇到了临时困难,如财物被偷、求职不顺、寻亲不遇等情况。”潘辉说,本着“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原则,救助管理站不会细究求助者所表述的是否属实,也不会因为查到“前科”而拒绝伸出援手。
针对此前个别求助者“转卖救助车票”的行为,救助管理站也在想方设法防范。
通过与杭州汽车票务系统联网的电脑,护送科的顾宁波帮老孙买好了第二天返乡的车票。他介绍,车票会贴在一张A4纸上,上面印有求助者信息和照片,还会打上专门的钢印。受助者只有拿着这张乘车凭证,才能顺利进站上车,且无法转卖车票。
老孙的乘车凭证复印件。
顾宁波把处理好的车票递给老孙后,工作人员搀着老孙到休息区休息。顾宁波马上收拾东西,准备去火车站窗口排队,帮另外3位求助者买票。他说,节前票太难买,但他们会全力帮求助者买上返乡车票。
“你自己什么时候回老家过年?”浙江在线记者又问。
“救助管理站全年无休,随时接受求助。我大年初三值班,回江苏老家的事,下次再考虑吧。”顾宁波笑着摇了摇头说,在救助站工作8年来,一半的春节都是在岗位上过的,其他同事也大多如此。
说完,他把介绍信和购票清单等装进书包,匆匆坐上车赶往火车站。
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动态统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