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贾晓雯)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国网台州市椒江区供电公司大陈供电所的志愿者照亮了百姓的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医护人员照亮了患者的心。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入选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是浙江的骄傲和标杆。
台州市椒江区供电公司大陈供电所职工日常维修电路。椒江发布
做海岛光明的守护者
做垦荒老人的的好儿女
在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有一颗“东海明珠”,名曰大陈岛,上大陈、下大陈双岛孤悬海外,离岸52海里。在这座岛上,有一群闪亮耀眼的人,他们来自于国网台州市椒江区供电公司大陈供电所。
电力线路,是海岛光明的血脉。大陈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台风肆虐、海雾侵袭、藤蔓缠绕都能轻易威胁到来之不易的光明。为了守护它,大陈供电所王海强和其他职工想尽办法。
1999年,“垦荒二代”王海强带领大陈供电所职工组建了大陈垦荒共产党员服务队。他们扎根大陈岛,传承老一辈的垦荒精神,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全力为岛上居民提供用电保障、开展便民服务。
他们用了6年时间,升级了23公里易腐蚀电缆,将566根电杆都做了防风拉线,更换1071个高绝缘性绝缘子以消除盐雾造成的污闪,利用岛上风力资源设计“风趋式防缠绕装置”,解决藤蔓缠绕线路的安全隐患。经过改造,大陈岛的电网即使在16级台风下也能安然无恙。
王海强说:“20年,我一直秉持‘做好本分,乐于助人’的理念。”
大陈岛上常住居民虽然不足1000人,但其中五分之一是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检查线路安全、更换节能灯泡……为了给老人更多的陪伴,他们还定期挨家挨户走访。
根据海岛特点,他们特别定制24节气“爱心”服务表;他们开展“海上移动营业厅”公益行动,上门受理相关业务,实现岛民办电“零次跑”;他们为老垦荒队员建立“一户一卡一台账”,为“小候鸟”助建阳光书屋。
20年,735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是他们的答卷;连续10年,100%用户满意度,是他们的成绩,守卫“东海明珠”早已成为驻守大陈岛电力人共同的使命。
做百姓光明的守卫者
做藏区群众的好朋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医生为藏区百姓检查眼睛。温州市委宣传部 提供
3月6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迎来五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四川汶川,前来交流、学习经验。客人的到来源自眼视光医院开展的“川藏青健康光明行”活动,医院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医学人才培养对口协议,探索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扶贫新路径。
据了解,医院聚焦高海拔地区罹患眼疾的藏族群众,2012年至今,医护人员已进藏12次,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藏区开展眼科检查2万余人次、手术1800余台,帮助当地成立低视力教室1间、眼视光中心4个、远程诊疗中心9家,培养医师10余名。
事实上,眼视光医院的公益之举从1998年医院创立之初就已开始。一次盲校之行,让眼视光医院的“大爱”如泉水奔涌而出。据医院党委书记陈燕燕回忆,那时的小孩,因为看不清就被家人送到了盲校,但经过检查,很多孩子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重建光明,走进正常的学校。“看着一双双失落、无神的眼睛,就有一种想要帮助他们的冲动。”陈燕燕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为培养“大爱”的使者,让医师有医德,让学生有仁心,从慈善公益出发开启了公益之路。
2001年起,医院积极参与“国际特殊奥林匹克项目”,聚焦智障人群的视觉健康,携手国际特奥组织,合作开展“智障者视觉康复”公益服务,已开展17次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已服务世界各地2万多名特奥运动员,还结合温州市各盲校开展的“特奥融合学校”项目,惠及盲童15400余人次。
医院团队走出浙江,向全国传播首创眼视光医学专业及技术,2006年至今,已走进全国17个省市,与26家医院结对,培训医务人员100多名,积极促进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眼科事业发展。
陈燕燕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病人治病,还要让他获得最佳视觉,更清晰的观察世界的美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