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全国首个“工匠日”为何出现在杭州 这个“节日”有何特殊意义?
2019年04月03日 19:30:1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张晓燕
【摘要】 4月3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作为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依法设立的“工匠日”。

  微信图片_20190403175954.jpg

杭州“工匠日”LOGO

   浙江在线杭州4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张晓燕)杭州又开创了一个先例。4月3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作为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依法设立的“工匠日”。

   全国首个“工匠日”为何出现在杭州,这样的“节日”有何特殊意义?

  为一座城注入工匠精神

   工匠,是对产业工人队伍里佼佼者的代称。国务院连续四年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谈及设立工匠日的初衷,杭州市总工会巡视员翁正营坦言,尽管全社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可工匠本身的社会地位依然需要提升。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跳槽,“真正愿意沉下心长时间扎根一个行业的并不多。可坚守和沉淀却是成为工匠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杭州已开展两届“杭州工匠”认定工作,选树了一批具有高超技艺、优秀品质的“杭州工匠”,为杭州工匠培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氛围、厚植了土壤。至今,杭州已有“浙江工匠”26人,“杭州工匠”60人,区县级工匠195人,工匠精神已成为广大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第三届“杭州工匠”认定工作,也在日前正式启动。

  在去年的杭州市两会上,18位市人大代表呼吁设立“工匠节”,今年的杭州市两会上,“工匠日”依然是热议话题之一。杭州市总工会负责人说,此次杭州设立“工匠日”,既是杭州打响“名城工匠”品牌的需要,也是激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需要。

  今年的9月26日,杭州将迎来第一个“工匠日”。据了解,当天,首届杭州职工文化节闭幕式暨首个“工匠日”设立大会举行,将第三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首个“工匠日”设立与杭州职工文化艺术建设新成就与相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被认定为“杭州工匠”的人员,除被授予“杭州工匠”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奖牌和一次性奖励2万元外,还将同时被授予“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并优先参加杭州市总工会组织的一线职工免费疗休养。

  “9月26日”背后有故事

  “工匠日”的特殊意义还在于它选定的日期。9月26日,正是钱塘江大桥建成日。

  记者曾当面采访大桥总设计师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造桥背后的故事。

  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在钱塘江上造桥谈何容易,这条江江面宽阔,涌潮凶猛,它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江底石层上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叫“钱塘江上造桥”,用来形容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听说要在钱塘江上造桥,有外国工程师曾轻蔑地说:“能在钱塘江上造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生出来呢!”此言刺痛了爱国志士的心,38岁的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接过了造桥的重任。

  1935年大桥开工,茅以升为造桥日夜奔走,“精神紧张,忽而愁闷,忽而开颜,有时寝食皆废”(据茅以升回忆录)。茅玉麟说,当时因为要变更施工计划,外部压力很大。最终,茅以升和他的团队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在急流汹涌的钱塘江上建起了这座长1453米、高71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

  因此,选定钱塘江大桥建成日作为杭州“工匠日”,既是对杭州历史上工匠精神的致敬,更是对杭州“世代匠心”传承的激励。

  此外,随着杭州市行政中心从西湖边的天目山路搬迁至钱塘江畔的市民中心,随着城市“拥江发展”行动的推进,杭州正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选定这个日期也含此用意。

责任编辑: 汪江军

标签: 杭州;工匠日;杭州市;茅以升;大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