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作客浙江园 点赞湖州桑基鱼塘文化
2019年06月07日 13:06:41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胡昕然 通讯员 谢力

  浙江在线北京6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昕然 通讯员 谢力)6月7日,正值端午佳节,北京世园会“浙江日”迎来了湖州城市主题日。“浙人家”当家主人湖州,把特色桑基鱼塘文化搬到了浙江园的角角落落。

  大门口,一曲“渔家乐”首先引得游客驻足围观。渔女们用盛放鱼食的木制器具、装置螺蛳的小木桶和鱼叉作高音部乐器,用挑水的大水桶和汲水的小木桶作中音部乐器,再用小木船和菱桶作低音部乐器,奏出的乐曲令游客们仿佛踏入“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的湖州荻港……

  活动现场,一批在掰开的河蚌内面画上彩绘的作品则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巨大的蚌壳采自湖州著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是一种源于湖州南浔的农业生态模式。”

5.pic_hd.jpg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认真观看手工剥绵兜 记者 胡昕然 摄

  在浙江园主体建筑“富春山居”的一楼,三位手艺人正展示湖州流传百年的传统技艺——手工剥绵兜。只见老手艺人们剥茧、拉丝,一整套技艺娴熟又古朴,引得做客浙江园的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长时间欣赏驻足:“这些蚕茧会变成我们盖的被子,真的很神奇,这令我感受到湖州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nver.jpg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的女儿在蚕丝纸上留下墨迹 记者 胡昕然 摄

  据一位来自湖州荻港村的手艺人介绍,手工剥制的绵兜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蚕丝的韧性好,弹性好,不易拉断,拉好的被子就很蓬松,饱满,且被子含有的粉尘极少。据说,大约一床蚕丝被要用掉五六千个绵兜。

微信图片_20190607174658.jpg

潘静霞创作的“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文化”主题剪纸 记者 胡昕然 摄

  湖州桑基鱼塘文化衍生的多项民间艺术也被湖州带到了浙江园。在“富春山居”的墙上,一副由千金剪纸传承人代表潘静霞为世园会特别创作的“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文化”主题剪纸作品悬挂着。“以前,每到养蚕季节,蚕农们有将大红纸剪成老虎头、蚕猫、聚宝盆等图案贴在自家门窗上的习俗,用来辟邪、驱鼠、祈求蚕茧丰收。”潘静霞的家乡千金镇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艺术之乡”,如今她将传统千金剪纸进行了创新,用一双巧手剪出家乡桑基鱼塘农业特色。

hubi.jpg

湖笔 记者 胡昕然 摄

  实际上,桑基鱼塘文化中,不仅有蚕农、渔农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也有许多文化记忆。“我的外婆沈应珍是被誉为‘古今制作湖笔第一人’的湖笔技艺传人,母亲沈明珠制作的湖笔也有明珠式择笔的美誉。”来自湖州善琏镇“湖笔世家”的沈爱向驻足在湖笔展台前的游客们热情地介绍。他告诉记者,湖笔用料考究,工艺操作纯手工,且大大小小有120余道。每道主要工序由技工师傅们分工完成。

  时值端午,“富春山居”一楼美味的湖州粽子也令游客们惊喜异常。现场布置的包湖州粽体验区吸引大批游客围观,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女儿亚历珊德拉也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中国端午传统。记者发现,湖州粽与其他粽子略有不同,外形小巧优雅,长条形形似枕头。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天现场品尝的是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中特有的青鱼粽与白扁豆粽,原料都是来自于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仍然保留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我国桑基鱼塘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

责任编辑: 王艺

标签: 世园会;浙江日;湖州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