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现场 见习记者 朱研 摄
浙江在线杭州6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见习记者 朱研 通讯员 王雯 杨贡江)第九个“6·30”浙江生态日到来之际,2018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鲜出炉。今天(24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相关情况。
在场媒体除了关注浙江这份污染防治工作“年度成绩单”,同样关注当前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毕竟,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破解当前遇到的难题,关乎今后的生活质量。
作为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单锦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了两个故事。
2014年,杭州农药厂旧址土壤修复时,为防止异味扩散搭建的“帐篷”。(资料图) 记者 倪雁强 摄
以污染换来的收益
可能赶不上修复的成本
“我去过省里一个土壤修复现场。发现在这块地上生产的企业,几十年的收益加起来,都可能还赶不上修复成本。真的是得不偿失!”单锦炎提到自己在调研时遇到的一件事。
曾经,人们不重视土壤保护,加上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往往要过很长时间才显现出来,以至于大量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待人们意识到问题时,土壤早已“病入膏肓”,修复起来不仅复杂,而且成本极高。
不少杭州人都记得,几年前出现在杭州城东的那个2万平方米的白色大棚,以及当时每逢阴雨天气就飘出来的阵阵刺鼻臭味。当时有报道称,大棚所处地块是杭州农药厂旧址,施工方在实施土壤修复作业,整个工程费用将超过1亿元。
“像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不能再走了。”前不久,有媒体前往台州三门一块41亩退役化工场地采访,该地块的土壤治理中标价高达1.32亿元,谈到修复成本,当地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向前去采访的记者感慨。
“土壤修复再难,我们也要做下去。”单锦炎说,从国家到省里,都给这项工作给了极大的支持。据了解,今年,浙江计划完成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市15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任务。
2016年6月15日,杭钢集团炼铁厂的老一号高炉烟囱爆破拆除。(资料图)记者 倪雁强 摄
接下来的蓝天保卫战
浙江如何突破“瓶颈”
2018年,浙江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成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首个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省份。全省11个设区城市中,PM2.5年均浓度平均为每立方米33微克,同比下降15.4%,连续5年呈现下降趋势。
站在去年“光鲜亮丽”的成绩之上,今年的大气治理,能否像往年一样“捷报频传”?
“大气治理,阶段性达标不容易,但长期保持更难。再要前进一小步,都要付出很艰辛的代价。”单锦炎坦言。
他提到3年前关停的杭钢炼铁厂的故事。数据显示,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一年需消耗120万吨原料煤,关停后,一年减排二氧化硫7000吨、氮氧化物3400吨、烟尘3000吨。“关掉杭钢,浙江空气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我们没有第二个杭钢。”言下之意,就是这种“见效快”的做法,不可能一直都有,接下来还要啃更多“硬骨头”。
今年浙江的目标,是全省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40%左右的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接下来的蓝天保卫战,浙江如何突破“瓶颈”?
“总的就是要把空气质量指标继续提升。”单锦炎专门提到了当前工作的一项难点和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他说,挥发性有机物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领域,目前浙江主要在做的,就是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以及电镀行业和喷涂行业整治等。
根据《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今年浙江计划实施100个工业园区、1000个VOCs治理项目、100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整治。同时,加大清洁排放改造和无组织排放治理力度。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加快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7月1日起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我们希望借助机构改革优势,全力做好包括治土、治气等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单锦炎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