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钱江潮涌润天山,之江情暖塔里木。自2010年浙江对口支援关系从和田地区调整至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来,已是第十个年头。风沙干旱相伴,烈日星辰相随,八千里路云和月,十载援疆尘与土。在浙江第九批援疆即将收官之际,浙江在线记者奔赴万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在天山南麓追寻浙江援疆的足迹,在塔里木河畔倾听浙阿相伴的动人故事。
古丽苏姆·麦吾兰在电子厂里挑线,500米外就是她的家,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浙江在线阿克苏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俞刘东)伴着车间里缝纫机的“嗒嗒"”声,23岁的维吾尔族姑娘阿米那姆·沙吾尔熟练地缝制着衣服。工厂与家相隔20分钟摩托车车程,她在赚钱的同时也能照顾家中患有心脏病的父亲。离服装厂几公里外的电子厂里,27岁的古丽苏姆·麦吾兰正屏气凝神地挑着电线,厂房对面就是她的家,每天中午她都回家吃饭,和父母及两个孩子一起午睡。
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产业集聚度较低,农田与家庭限制了当地百姓的就业半径。为了提高就业率,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实施了“百村千厂”工程,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厂房建在乡镇村,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形成了“小车间”推动“大扶贫”的格局。
缝纫工作不忙的时候,阿米那姆·沙吾尔会抓紧时间学国语。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离不开父母与农田
“百村千厂”让家庭与工作两全
这几日,阿米那姆·沙吾尔最大的期盼,就是顺利通过培训期,成为正式员工。
阿米那姆·沙吾尔家中土地由父母操持,种着核桃、玉米和小麦。不久前,父亲被诊断出心脏病,身为长女,她希望能挑起家里的大梁,更好地帮分担父母经济压力。本想离家外出打工,但父母的身体、幼弟的成长及家里的庄稼成了她无法割舍的牵绊。
今年5月底,由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投入2200万元援建的“乌什•衢州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正式运营。该基地占地85亩,建筑面积15101平方米,拥有12座标准化厂房。这其中,就有如今阿米那姆·沙吾尔工作的新疆艾斯芬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下称“艾斯芬服装公司”)。
如今的阿米那姆·沙吾尔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从乌什县阿克托海乡的家到工厂,阿米那姆·沙吾尔骑摩托车只需20分钟。
像阿米那姆·沙吾尔这样在家附近就业的员工,还有很多。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1亿元的艾斯芬服装公司在全面投产后,能解决2000多名像阿米那姆·沙吾尔这样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年平均工资可达1.8-2.5万元。
缝制工作的片刻清闲,眼前的短发姑娘正见缝插针地翻看着国语书。除了生产技能培训,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国语教学,方便大家更好地沟通、生产。
"我挺喜欢这份工作,已经签了三年合同。"阿米那姆·沙吾尔告诉记者,她的第一份工资变成了爸爸的药和弟弟的新衣,以及妈妈一直想买而舍不得的生活用品,她笑得有些羞涩却骄傲,“如今爸爸妈妈一点点老了,我有了工作,以后好好做,好好赚钱,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温宿淳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人们在安静地操作着机器。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500米是家到工厂的距离
“百村千厂”实现不出村就业
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古丽苏姆·麦吾兰从没有离开过家,家庭费用全由在外打工的丈夫艰难承担,勉强维系。随着孩子日益长大,家门口的工厂为她这样的维吾尔族妇女提供了兼顾家庭与经济收入的最佳方案。
2019年,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1000万元,在温宿县托乎拉乡库如力村(金华新村)引入温宿淳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5月正式开工的两条生产线吸纳了160名当地劳动力。温宿淳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利军向记者介绍,160名员工全部来自于温宿县托乎拉乡、温宿镇、托甫汗镇,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较为廉价的劳动力,用工成本相较内地降低了四五成。
如今,古丽苏姆·麦吾兰每月的工资能达到2500元左右,几乎与丈夫的收入持平;500米的通勤路,让家庭和工作“近在咫尺”;挑线的工作相对简单,上手快,非常适合毫无工作经验的她。
“现在厂子就在我们村里,5分钟就能到家,可方便了。”古丽苏姆·麦吾兰说。
据金华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发展组组长王国军介绍,2017年调研时发现该村人口多、企业少、就业困难,为此金华市援疆指挥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建立卫星工厂,在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同时,顺应了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需求。建在村子里的卫星工厂,让许多不愿出远门的农牧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变农牧民为产业工人。
温宿淳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挂着横幅——“家门口的厂 厂里面的家”。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工厂建在家门口,不出村实现就业,这正是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扎实推进“百村千厂”工程的成果。省援疆指挥部把“百村千厂”工程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引进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地毯和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引客商把厂房建在乡镇村,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既取得了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进展,又为“百村千厂”工程建设找到了市场主体。
据统计,在111个乡镇(村)中,“百村千厂”工程项目已达136个,总投资近13亿元,建设厂房(车间)489座,依村而建的厂房如繁星点点,解决就业岗位20948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4000人。
相关阅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