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垃圾分类推动农民增收 金华婺城农贸市场的新点子不止如此
2019年08月29日 06:47:28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见习记者 曾志恒

  浙江在线金华8月2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曾志恒)垃圾分类不仅能净化市容,还能帮助农民增收?近日,记者跟随“壮丽70年 走读婺城”媒体活动走金华市婺城区的五一路农贸市场一探究竟。

  在市场门口一处摊位上,70岁的邵水根手指翻飞,聚精会神地编着一只竹菜篮。

  像这样靠编织竹制品为生的人,在中国被称为篾匠。早在新石器时代和良渚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就已发现带孔的竹镞和较为精致的竹制器物。《诗经·小雅》中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的诗句,生动描述了牧童暮归时头戴笠帽的情景。由此可见,篾匠的手艺曾深入百姓日常。不过,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近被淘汰。

微信图片_20190829094310.jpg

  正在编竹菜篮的邵水根 见习记者 曾志恒 摄

  邵水根12岁当学徒,和竹篮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两鬓斑白的他,事业竟迎来第二春。

  “以前是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才定做,一个月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好了,大家都在学垃圾分类,环保意识也强了,我的竹篮子又开始火了。”邵水根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市场统一向他下订单,他一个人每天能做两个,每做一个就有60块钱,按一个月干20天活来算,就能挣2400元。

  收入提高了,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微信图片_20190829094320.jpg

  共享菜篮 见习记者 曾志恒 摄

  像邵水根这样因垃圾分类而受益的老篾匠,在婺城区还有二十多人。今年7月,五一路市场与当地乡镇“三服务”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的“共享菜篮”计划,把山区的竹菜篮引进城市。“顾客既可以按需选购菜篮,也可以支付和篮子价格相当的押金将菜篮拎回家。”莘畈乡乡长杨素娟说。

  同时,市场还配备了专业的果蔬垃圾处理机器,日均可处理100公斤的厨余垃圾。“将市场里产生的果蔬垃圾投入该设备,经过7到24小时的‘变身’,就会产生约为原垃圾重量10%的粉末状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将由相关合作的有机肥公司回收,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进行再次利用。”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婺城区率先在金华实行垃圾源头管控,针对辖区农贸市场垃圾生产情况,创新推出“净菜上市”。即在上市前,对蔬菜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无残留农药、茎叶类菜无菜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的状态,再向市民出售,实现从家庭厨余垃圾开始探索减量,最终达到居民户均垃圾减少20%的目标。

责任编辑: 王艺

标签: 垃圾分类;农贸市场;金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