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台州黄岩的云南拉祜族大姐在23年后拿到了身份证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双伶)“以后,我干什么都可以了!”这些天,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上凤村村民纳迫逢人便说这句话。是什么“宝贝”,能让这位云南拉祜族大姐“干什么都可以了”?纳迫喜滋滋地拿出一张身份证。
8月30日收到的这张身份证,成为纳迫人生的“分水岭”。9月18日,她在黄岩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到了人生第一张社保卡。她谋划着,国庆长假坐高铁去看望在宁波打工的丈夫。而在此之前,坐高铁、乘飞机、寄快递、住宾馆,对她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故事,还得从23年前说起。1996年,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生活的纳迫,遇到了在当地经商的黄岩人赵福祥。不久,两人在当地登记结婚,随后她便来到屿头乡生活。由于曼囡村在原始森林深处,长期与世隔绝,村民们都没有上户口,更别提身份证了,纳迫也一样。
没有身份证的不便,可想而知。为此,结婚第二年,纳迫就曾计划回乡办证,但由于经济拮据,夫妻两人未能成行。这些年,纳迫为此回过云南四五次,今年年初,还在家乡呆了两个月,但都没有成功办出身份证。纳迫一度陷入绝望,觉得这辈子可能只能当个“黑户”了。
转机,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今年3月,上凤村村主任张妙青在宁溪派出所开展“三服务”活动时,反映了纳迫的难题。这引起所里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家决定由分管户籍的副所长陈尧祥牵头解决此事。“我完全明白,没有身份证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陈尧祥说。
向纳迫了解事情的原委后,陈尧祥立刻联系了布朗山乡派出所的石所长。按照目前情况,纳迫必须先在当地落户,再把户口迁到黄岩。但由于当地没有纳迫的户口底单,且纳迫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都已亡故,石所长表示,纳迫的情况不符合办理身份证的相关规定。事情陷入僵局。
但陈尧祥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他辗转联系上勐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户政的王警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沟通之下,当地警方最终被他的执着打动,决定为纳迫特事特办。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陈尧祥几乎天天都和王警官在微信上保持沟通,两人共同寻找能够证明纳迫身份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地警方联系上了纳迫的姑妈、弟媳以及两个儿时的伙伴。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办证需要纳迫回当地提供资料,纳迫不识字又不懂政策,只会讲拉祜族语和黄岩方言,能表达清楚情况办好证吗?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尧祥决定:陪纳迫一同回去办证!
曼囡村离黄岩有近2900公里,因为纳迫没有身份证,无法乘坐高铁、飞机,如果随行,只能选择大巴,这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怎么办?宁溪派出所立刻向相关局领导汇报,局领导非常支持,立刻批准了。
说走就走。5月27日,陈尧祥和派出所辅警朱大本一起,带着纳迫踏上了回乡之路,一路上转车4次,花费了整整三天两夜。陈尧祥本想从昆明包车直达布朗山乡,不料当地司机抵达勐海县城后看到盘山公路曲折险峻,人烟逐渐稀少,弃车而走,直言“钱我不赚了”。辗转抵达曼囡村后,陈尧祥立刻联系当地汉族干部当翻译,找到证明纳迫身份的四人,但再次回到布朗山乡时天色已晚,派出所值班民警人数有限无法做笔录,陈尧祥又找到宾馆安顿大伙等待天亮。第二天一早,双方终于顺利对接,确保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后,陈尧祥才返回黄岩。
回岗位后,陈尧祥依然隔三差五就联系当地警方,追踪办理进度。期间,由于资料准备不够完善,纳迫的申请还被退回了一次,陈尧祥心里咯噔一下,立即与王警官沟通,所幸遇到的是小问题,材料最终通过审批。
8月30日,陈尧祥拿到了纳迫落户村里的身份证,他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纳迫。接过有生以来第一张身份证,纳迫反复摩挲查看,红了眼眶:“谢谢,谢谢,以后我干什么都可以了!”灿烂的笑容在纳迫的脸上绽放,笑容里,是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满满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